從10月29日起,紅木家具行業就被一層陰影所籠罩,各個同行之間相互流傳著這樣一條短信:8000萬元的紅木家具現在已暴跌到60萬元。
北京瑞然得嘉紅木家具廠董事長鄭國輝自然也不例外,很多福建省莆田市的老鄉都給他發來了短息。這則消息讓這位2002年就入行的“老人”同樣感到震驚和錯愕。心驚之下,他迅速打開電腦細細研讀了這則消息。
消息是《經濟參考報》所發:2010年10月,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會場,雞翅木的17件套家具,開價最高不超過17萬元人民幣;紫檀木的19件套,標價也不過19萬元人民幣。而在3年前,同樣是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曾經展出過一套價格為“8000萬元”的老撾“紅酸枝”家具。令人記憶猶新的是,這套家具的現場明確標出“價格不打折,賣給有緣人”。
慢慢合上電腦,長出了一口氣,鄭國輝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他說,“其實,紅木家具依然具有投資價值,未來幾年內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2007年的那套8000萬元家具更多的是一個‘噱頭’。價格定在8000萬元也好,定在2億元也罷,都不過是個概念,不會有人買,收藏者也不會賣。”
在鄭國輝看來,紅木家具缺乏降價的基礎,原因是成本卻在不斷攀升。北京瑞然得嘉紅木家具廠一共16名工人,普通工人的工資已經從以前的100元/天漲到了180元/天—200元/天,大師傅的日工資也漲到了300元—400元。廠里唯一的設計師的工資更是高達450元/天。
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同時,原材料的價格也并沒有下滑。“10月22日,我剛回了莆田市一次,還特意問了紅木的價格。不但沒有降價反而比年初漲了近1/3。”鄭國輝得來的消息是,紅酸枝老料的價格是12萬元/噸,在年初只有8萬元/噸。質量再好一點的甚至可以達到13萬元/噸。次一點的也有3萬元/噸和5萬元/噸的。
更為高端的小葉紫檀,2007年的價格從18萬一下子被拉高至68萬,雖然2008年的金融危機把價格腰斬至30萬元/噸,但現在價格又起來了,甚至比68萬元/噸還高。“基本上還是有價無市,真正好的小葉紫檀幾乎絕跡了。”鄭國輝說。
《北京晚報》的一篇報道亦稱,紅酸枝原料每噸價格從年初到現在已經漲了80%,市場預計明年年初還會漲50%左右。紫檀原料價格則超過2007年的最高峰,每噸漲到平均八九十萬。黃花梨在夏天時的價格是150萬左右,但現在已經翻了一番,達到每噸三四百萬。
“再過三五年,真正質量好的老撾紅酸枝老料也會逐漸消失,因為紅木原材料是稀缺性資源,短期內根本無力滿足市場需求。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靠尿素喂出來的紅木了。這是不好的苗頭。所以,今后要想買到一個不拼接、不漂白、不染色的紅木家具可謂難上加難了。”鄭國輝說。
更讓紅木家具制造商們頭痛的是,這些花高價買來的原材料,利用率不足35%,65%-70%的木頭也只能當成下腳料了。
在上述原因的支撐下,紅木家具似乎是想便宜也難了。來自中國紅木家具第一鎮的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的消息稱,在這個占據全國紅木市場60%以上份額的小鎮,紅木家具并未出現下滑,反而在不斷攀升。從年初到現在,紅酸枝、紫檀等漲幅已達33%,大部分紅木原材料價格溫和上漲,或者是保持穩定。9件套酸枝木座椅上的標簽價格依然高達81萬,并沒有降價的跡象。
當然,紅木家具并非全線上漲,也有降價的。例如,非洲黃花梨,其去年底的價格是4000元/立方米,現在3800元左右。“只是個別被炒得太高的紅木家具價錢跌下來了,但是這是少數,并不代表整個行業。”中山市大涌紅木家具協會會長蕭照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無獨有偶,山西省、上海市和重慶市的當地媒體也先后報道,上述三省市的紅木家具亦是有漲無跌。偶有下跌的也是個別產品。
而對于游資炒作問題,鄭國輝認為,紅木家具行業中確實不能排除炒作現象,有些廠商和經銷商也確實敢獅子大開口。他也承認,自己的紅木家具價格同樣也是高得有點嚇人,曾經下跑過不少顧客。“但游資炒作并不多見,在紅木家具價格高企中也是次要因素,根本原因還是其資源的稀缺性。”
即使在暴跌陰霾的籠罩之下,鄭國輝還在大刀闊斧地前進。經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同意,他準備在水屯建立一個紅木文化產業園。專門為此興建的一座高樓也已進入了內部裝修階段。
鄭國輝唯一的擔憂源自混亂的市場現狀。“由于成本過高,廠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常在用料上取巧。例如,拼接、漂白、上色。更重要的是,我國現在很少有真正懂紅木家具的專家。即使是經銷商10個中也只有1個略懂皮毛。”
鄭國輝也走過眼,買來的一把沉香木椅子拼接痕跡有近10處。一套紅酸枝櫥柜在3年后出現了多處裂紋。“這些在剛買的時候根本看不出來,要等到3-6年后才能發現。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家應該出臺行業標準,來規范市場。”他說。(記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