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化妝品遭遇摻假
近日來,筆者陸續接到一些年輕女士打來的熱線,訴說自己使用網購化妝品后引起種種的不良反應。
隨后,筆者陪同一位打來熱線的王小姐,拿著網購的歐珀萊時空凈白乳液來到北京雙安商場專柜進行驗貨。
專柜銷售小姐先觀察了一下王小姐帶來乳液瓶的外觀,又倒出瓶內一點乳液至手心部聞了聞,再將正品小樣中的乳液擠出與王小姐買來的乳液進行對比,問道:“你是在網上買的嗎?”
得到王小姐的肯定答復后,專柜小姐說:“從產品的外觀上來看,這瓶歐珀萊的乳液和正品乳液沒有任何區別,但是瓶子里裝的東西卻不完全是真貨。這樣的情況我們也遇到好幾次了。”
“什么叫不完全是真貨呢?”王小姐對這種說法十分不解。
“說它真是因為從產品的外觀上,產品標識、生產批號上來看是真的,甚至里面的乳液本身都有真的成分。但是這乳液又明顯摻雜了些其他東西,可能有水或者其他乳液什么的。”
之后,王小姐帶來的網購“迪奧五色眼影”,也被專柜銷售小姐認定用同樣的手法偷梁換柱,而被判了“死刑”。
專柜小姐提醒王小姐說:“現在,網購化妝品為那些灌裝劣質的化妝品的人提供了一個銷售渠道。劣質化妝品的流通上市,對女性皮膚構成一定傷害,已逐漸成為皮膚隱性殺手。”
空瓶分裝有貓膩
在淘寶、易趣等網購網站的二手市場里搜索“化妝品空瓶”、“香水分瓶”等關鍵字后,有幾十條產品信息躍入筆者眼簾。
筆者隨即與一位出售較多一線品牌化妝品空瓶,名叫“睡美人”的鉆石級賣家攀談起來。據她介紹,有些國際一線化妝品的瓶子(盒子)往往都很精致漂亮,很多女士都覺得有收藏的價值,同時還能顯示身份。有時會遇到詢問成批量收購的空瓶和空盒的,價格翻至兩倍收購,很有可能就是拿這些空瓶、空盒來灌裝。
此后,筆者在一些美容論壇上發現如下一些讓人不寒而栗的帖子:
“把那些過期的100ml的香水用鉗子把瓶口夾碎,然后用針管分裝在5ml的瓶子里賣,利潤高得多呢。”
“有一次我用可樂瓶裝了一瓶香水回來,可是家里5ml的瓶子太多了,后來我就買了一瓶酒精兌一兌,那些不懂的人還說味道比以前買的好聞,我就跟他們說以前買了假貨!”
“美白精華自己根本用不著買,從要賣掉的那些里面每瓶倒10ml出來,再用水裝滿、搖勻,根本看不出來。”
針對化妝品罐裝這一情況,筆者分別向淘寶、易趣等網站客服中心進行了反映。網站表示,對于化妝品空盒或者空瓶,在產品上架時一律被分類在“二手閑置”里,買家并不會在網站首頁上直接搜索到,而網站一般對賣家出售的二手產品不會做過多干涉,因為有時很難洞察到買家或者賣家的真實動機。
當網站發現有賣家出售大量空盒和空瓶時,會立即予以撤架,并直接通知買家,甚至還會通過后臺聊天記錄等信息,在查明情況后對賣家或者買家進行相應處罰。但筆者問及具體處罰規定時,網站表示不便透露,依具體情況決定。
網購產品須慎用
隨后,筆者詢問了一位多年從事化妝品銷售的鄭小姐。鄭小姐解釋道,化妝品在業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分裝,一種是原裝。“原裝”就是化妝品廠商直接生產,而“分裝”言下之意其實就是灌裝。
鄭小姐舉例說:“拿香水來說吧,正品香水分裝現象是最普遍的。尤其是在網購中,很多消費者覺得買分裝的小瓶不浪費,還便宜,又能體驗到各種品牌香水的感覺,何樂而不為。”
鄭小姐又從自己的香奈兒手袋里拿出兩個小瓶告訴筆者:“這一個是歐萊雅清潤柔、爽膚水的正品小樣30ml,一個是歐萊雅清潤全日保濕精華15ml。在北京這樣干燥的氣候下,辦公室里的OL(office lady)們都會覺得皮膚保濕很重要,但是總不能拿著100多毫升的大瓶來辦公室吧?不方便又顯得做作,所以很多OL美麗達人都非常青睞于正品小樣,可謂美麗又實惠。這樣的一個小瓶放在包包里不占地方,覺得皮膚干燥的時候偷偷拿出來小抹一下。”
據了解,很多不法賣家在分裝產品的時候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系列健康隱患。如衛生問題,很多賣家在分裝產品時,不使用一次性手套和器具,或者是在分裝不同產品的時候均使用同一器具。
筆者在北醫三院皮膚科了解到,在過去的一年里,因使用劣質化妝品而導致皮膚過敏、紅腫的女性不在少數,其中很多是因為網購操作不慎引起的。
對此,北醫三院皮膚科的趙醫生提醒廣大愛美的女性:“涂在臉上的東西要特別注意,以免美容不成反毀容。”
趙醫生建議,對于網購的化妝品,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仔細辨別其真偽,如果在買家不能辨別真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局部試用的方法來保障臉部的安全。消費者在使用前最好先閱讀包裝上的使用說明書,使用時先在手臂內側或耳根部涂少量產品,過24小時后沒有出現紅腫、發癢等過敏現象,方可使用新品牌產品。一旦出現紅腫、發癢等現象,立即停止使用,嚴重的應及時到醫院就醫。
網購市場亟待治理
現在,打開電腦隨便登錄一些購物網站,進口的各種國際高檔化妝品應有盡有,而且價格也是低廉得近乎瘋狂。如一款市面上賣710元的蘭蔻抗皺面霜四件套,網購價只要588元,有的產品最低折扣竟達2折,十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很多工薪階層的女士覺得花比原價少很多的錢來體驗到高檔化妝品的魅力,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她們心甘情愿地從自己的腰包里掏錢,殊不知正好中了某些不法商家的圈套。
有的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只是通過簡單的網頁辨認化妝品真偽,很難發現其中存在的貓膩。當消費者購買后發現了一些問題時,商家的解釋是港貨、出口貨,或者A貨等等。而且由于在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并沒有索要發票和收據,直接造成自己維權困難,不得不自認吃了啞巴虧。
一位做水貨化妝品代理的業內人士介紹,所謂的水貨,其實更多的根本就是假冒貨。
據了解,大多數水貨都自稱來自香港。一方面,購物天堂香港的化妝品確實便宜,一般是內地商場售價的57折,遇到各種節假日還有很多優惠促銷或者多倍積分,且品種齊全;另一方面,近年香港和內地交流越來越頻繁,許多人利用差旅之便從香港購進化妝品到內地賣,從中賺取差價。但這些自稱是正宗港貨化妝品的真實身份卻無從查證。
江蘇外經貿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如果按照正常渠道,無論合資經銷還是代理,進口化妝品在商場中的價格都是在交了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后,再根據企業與市場供求情況綜合核定的,因此附加費用比較高,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而水貨通過非正常渠道直接進入市場,因此成本要比商場中出售的化妝品低得多,定價也大大低于商場中的同類商品;另一方面,水貨化妝品一般涉嫌走私,未經過商檢、衛檢,無檢驗檢疫證書、沒有貼檢驗檢疫“ciq”標志,甚至無中文標志、無產地、無生產日期……逃過了層層質量和衛生檢驗的水貨化妝品沒有任何質量保證。
有位賣港貨的店主曾這樣說:“走私的有假貨,也有真貨,它們的外包裝是一模一樣的,外行人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樣,這只有我們內行人知道,有的假貨里面裝的是對皮膚沒什么大的副作用的產品,你用了很安全,但物無所值,根本沒有效果。”
日前,網購買化妝品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消費趨勢,不僅省時省力,從價格上看似乎還很實惠。但有些不法商販偷梁換柱分裝化妝品的行為,使網購化妝品質量令人堪憂。
有關專家提醒那些愛美的女士,網上選購化妝品應該小心為好,不宜輕信網上廣告,應盡量選擇一些正規知名的大網站,在網購時應多花幾分鐘了解賣家的歷史信譽評價,尤其關注論壇里顧客的反饋信息。在收到賣家郵寄而來的貨品時,一定要當場查驗貨品的真偽和數量,避免簽收以后扯皮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