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婚騙”的不斷曝光,不少婚戀網站遭遇質疑,規范婚戀網站市場、打擊詐騙行為成為網友們共同的呼聲。在此背景下,一些婚戀網站日前推行“全站實名制”,意圖遏制網戀欺騙行為。婚戀網站到底存在哪些騙財、騙色把戲?“實名制”能否成為治騙良方?記者近日對此展開了調查。
揭開婚戀騙子的“三托四騙”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網絡的普及,婚戀網站在方便年輕人征婚交友的同時,也出現了婚騙、婚托等諸多問題。記者調查發現,婚戀網站騙子種類五花八門,堪稱“三托四騙”。
一是機票托。在一些婚戀網站的投訴資料中,記者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聊天器告知聯系對象,要乘坐飛機前往看望,而后編造錢包被盜等多種理由,要求對方給其匯款購買機票。其間,不法分子利用事先錄好的機場錄音、向假扮機場工作人員報案等手段,制造“現場丟失錢包的氣氛”以迷惑聯系對象。此類不法分子通常為團伙性質。
二是花籃托。這類人往往以公司開業、店面開張為由要求對方到指定花店買花,或直接往賬號匯款。石先生便是花籃托的受害者之一。據石先生介紹,他在某婚戀網站注冊后,認識了香港的“幸福的承諾”女士。在一次聊天時,“幸福的承諾”告訴石先生自己新開了一家店,希望石先生能送花籃。石先生心想,雙方情投意合,為她捧場是人之常情,于是先后分兩次匯去8000多元。事后再與“幸福的承諾”聯系時,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
三是酒吧托(飯托)。據受訪的婚戀網站負責人透露,酒吧托及飯托一般為女性,其所上傳的照片大都較為漂亮。在雙方聯系之后,女方很快愿意或要求約會見面,并具體指定某個酒吧或娛樂場所作為約會地點。當男士赴約之后,發現一般的飲料酒水或食品價格極其昂貴,一次消費在1000-3000元不等。
受訪的婚戀網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四騙”可概括為借貸詐騙、中獎詐騙、高額聲訊電話詐騙、賽馬會詐騙。實施借貸詐騙的騙子通常以沒錢上學、自己或家人患病、資金周轉不足、錢包丟失、途中發生車禍等為由向“網戀”的對方借錢。
相比而言,中獎詐騙者手段更加直接,無需通過交友過程,而是以虛假身份向大量婚戀網站注冊用戶發送留言,以中獎為由進行詐騙。
從事高額聲訊電話詐騙的不法分子,常以高額收費的聲訊電話號碼作為自己資料中的聯系電話,一旦有人撥打過去,將產生高額的費用。
賽馬會騙子的賬號注冊居住地多為香港,聲稱自己是某某賽馬協會的工作人員,可以知道賽馬的內幕消息,引誘目標對象進行巨額投資,而實際上這個組織根本不存在。
婚戀網站推全站實名制
針對形形色色的騙術,不少婚戀網站開始全面提升注冊認證級別,由“實名認證”升級為“全站實名制”,以求讓網戀更踏實、更可靠、更放心的同時,節約網戀的時間成本。
“‘實名認證’與‘全站實名制’有很大差別。”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田范江解釋,“前者是用戶在注冊后,自愿進行身份認證的服務,而后者是強制要求全站所有注冊會員進行身份認證、學歷認證甚至財產認證的認證系統,涵蓋了婚戀注冊認證、信息交換以及網絡防騙等具體環節。”
百合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網站80%的注冊用戶愿意實名制注冊。自去年試行實名制以來,用戶對不良和欺詐行為的投訴量已下降70%,而現有投訴中,85%是對非實名用戶的投訴。今日起,百合網實行“全站實名制”。不論新老用戶,只有通過“實名制”認證,才能繼續使用百合網的婚戀服務,且將對不進行實名認證的老用戶進行退費清理。
實名制能否杜絕婚騙
婚戀網站實行“全站實名制”的舉措遭到了不少網民的抵觸,他們認為婚戀實名制涉及個人隱私。“婚戀網站這是自斷財路,老用戶肯定流失。”也有網民對此表示支持,認為“實名制”能最大程度保障用戶的利益,利大于弊。
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秘書長樊愛國表示,婚戀網站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個特殊領域,肩負著單身男女愛情、家庭幸福的責任,因此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而全面“實名制”是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