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蔚藍
網上購物簡稱“網購”,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網購除了方便、價格實惠之外,選擇余地也大。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網蟲投入到網購的大軍當中。
年前,為了討好老媽,我曾以400元的價格在淘寶網某店鋪購買了一套玉蘭油新生喚膚系列產品。在購買時,賣家宣稱有特殊渠道,所以價格比國內專柜低很多。
不料,隔天收到的實物卻讓人心生疑竇:收到的這套玉蘭油新生喚膚系列產品與之前在專柜購買的同款產品在味道和質感上完全不同,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假貨。
與賣家聯系要求退貨,可賣家卻死活不承認,后來就找出各種理由來搪塞。
400元錢,雖不是什么大數目,但我卻感覺賣家嚴重傷害了自己的一片孝心。在詳細列出了認為這件商品是假貨的理由后,我直接發起了假一賠三的賠付申請。隨后,我向淘寶工作人員一一列出了該商品時假貨的種種跡象,還出示了聊天記錄、快遞單據等證據,而賣家卻一直無法提供正規有效的進貨憑證。
最終,淘寶網工作人員認定,買家提供的證據初步證明商品系假貨,且賣家無法舉證證明其商品系正品,淘寶網根據相關規則按照假貨進行處理。
此次網購申訴,以庶民的勝利而告終。
網購雖然快捷方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投訴量有著逐步攀升的勢態。如,質量得不到保障,有可能顧客購買的和商家提供的產品質量不一致;售后也沒法保證,因為網上購物一般都是異地,如果出了質量問題,維權比較麻煩等。
在此,我以親身經歷特別提醒其他網蟲,網購時需要保留證據,最好要對方提供發票;在交易的過程中,通過網上聊天工具進行溝通的時候最好用圖片形式保存一下,這將來可以做一個證據。在購買產品的時候盡量選擇信譽度比較高的商家,貨比三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
據了解,為了避免各種糾紛的發生,目前,有網站嘗試推出全網購物保障計劃,一旦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網站核實后將動用保障基金先行賠付,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網購維權效率,所以建議消費者優先考慮有購物保障體系的網站選購。
1月23日《北京晨報》報道,《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正在征求意見,其中規定:網店店主向消費者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征得消費者同意的,可以以電子化形式出具。電子化的購物憑證或者服務單據,可以作為處理消費投訴的依據。
如果這套辦法真能實施,至少是為網購一族維權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更為實際的支持在于,各大網購平臺能夠開發出統一格式、方便使用的電子購物憑證范本。這樣一來,才能真正解決網購的糾紛難題,吸引更多人加入網購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