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李 穎
“我爸爸下崗后一直在家待業,開始時我媽媽也給他找了幾個工作,他都借口身體不舒服放棄了,后來就在家天天上網玩游戲,一玩就是一天。
現在發展到連家門也不出了,買菜都要我媽媽去買。我和他談過也勸過,讓他不要玩游戲了,可他就是不聽,還用家長的身份來數落我。
我們一直都是和奶奶一起過的,我爸剛下崗的時候,正好我的姑姑和我姑夫鬧離婚,到現在兩年多了一直都住在我家——我知道,我爸嘴上不說,但是心理壓力挺大的,所以剛開始他玩游戲我也沒說什么,但是現在感覺他已經上癮了,是一種心理的依靠,我怕!我覺得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并且除了游戲,他對什么都沒有興趣了……我該怎么辦?怎樣去挽救我的父親、我的家?……”
這是一位網友向媒體的傾訴。在全民聲討青少年沉迷網游的浪濤中,這樣的聲音未免有些讓人尷尬——就在今年的2月5日,在文化部指導下,“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首批試點啟動儀式舉行。
中國網絡游戲行業六家知名企業——完美時空、騰訊、盛大、網易、暢游、巨人網絡共同發起并推出了“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試行版)。未成年人如果沉迷網絡游戲,家長可向游戲企業實名舉報并叫停或監控子女的游戲賬號。
有樂觀的評論認為,這是繼2007年《網絡游戲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后、又一次保護未成年人避免沉迷網游的重要舉措,這也是對此前出臺的防沉迷系統的強有力補充,有望“雙劍合璧”徹底斬斷青少年的網癮。
問題是,成年人可以監控未成年人,誰又能監控成年人,特別是那些中老年人?資料顯示,隨著中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很多中老年人因為缺少子女關懷、事業壓力、缺乏人際交流等原因而選擇了網絡游戲。并且,網絡游戲對中老年人同樣也頗具“殺傷力”。
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而其之前2009年7月的報告顯示,其中,大約每6個網民里有1個具有上網成癮的傾向,網齡在一年以下的網民對網絡成癮的傾向性最強烈。
事實上,有過網游體驗的人都知道,網癮并不是未成年人的“專利”。
盡管網絡游戲開發商鼓吹:老年人適度體驗網絡游戲能夠鍛煉大腦,保持大腦活力。但不容忽視的是,有專家指出,電腦屏幕的輻射會導致各種眼科疾病,長時間上網更易促發心腦血管疾病,還有關節酸痛、耳鳴頭暈等癥狀,長時間憋尿,還會導致尿毒癥。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由于體質較差,精力衰退,長時間上網,容易出現突發病癥。可以佐證、見諸報端的是,不久前的1月7日,一31歲女子在通宵上網時猝死于網吧。
猝死只是極端的個例,卻也說明網游對中老年人的傷害或者說潛在傷害并沒引起社會的重視。似乎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在主流視線之外,中老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現實是,已有諸多清醒過來的資深玩家、“游戲達人”披露,目前中國的網游設計都是“上癮式設計”,中老年人也并非具有天然的免疫力。
中老年人群中,沉迷網絡游戲者雖無準確統計數據,但在近4億網民的龐大基數下,想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民間,有“老小孩”一說,說的就是老年人和小孩一樣缺少自制力。實際上,在網絡游戲面前,中老年人甚至比未成年人更脆弱。對未成年人來說,沉迷網游失去的是時間、精力和前程,而中老年人沉迷網游,失去的可能是事業、健康,甚至是家庭的幸福。
可怕之處正在于此。中老年人沉迷網游的危害遠大于未成年人。中老年人一般是家里的頂梁柱,這個頂梁柱一旦歪了甚至塌掉,往往就意味著整個家庭的淪陷。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石,一旦家庭受傷害,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也必然受到傷害。
由此來看,網游防沉迷只聚焦青少年,顯然有失偏頗。
當然,在游戲產業的經濟追逐與社會效益之間尋找完美的結合點,并非易事。但至少目前來看,對游戲開發商和政府監管部門來說,網游防沉迷的系統工程不應忽視中老年人,而應是全民工程。這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