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披露,網絡團購餐飲業,有“7000人團了,但店里只有十張桌子。”餐飲類團購項目的火爆,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客流,進而影響“團吃”質量,這成為眾多消費者的擔憂。有調查顯示,在團購的選項受追捧程度來看,美食僅次于電影票,位列團購熱門商品的第二位。而菜品質量縮水、服務質量差和排長隊是最讓人心痛的三大“杯具”。據悉,有一家團購網站表示,“該網站曾創下一單賣了15萬份觀影套餐的業內銷售紀錄,但商家面臨著如此超負荷的接待量,顯得力不從心”。
這或許是團購市場火爆的一個縮影,由于性價比的優勢,很多人參與團購并樂此不彼,但是相應的監管缺失進而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和投訴。在團購聚合網站tuan800的投訴論壇上,僅8月份對于團購產品和服務的具體投訴就超過了150條,投訴內容五花八門,有體驗SPA遭遇隱性消費,有拍完婚紗攝影拿不到底片,有購買餐館“豪華套餐”的默默縮水,有付款后團購網站始終不發貨甚至離奇失蹤等等。甚至,有人爆料稱,一些團購的化妝品超過70%的產品都是假貨,有些網站甚至公然以外貿原單、尾單等名義售賣名牌絲巾、墨鏡的仿冒品。
面對紛繁的亂象,有關部門終于決定出手整肅了。日前,商務部直屬機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已經針對團購行業推出誠信資質認證和評級標準,欲設置門檻約束團購市場亂象。申請認證的團購網站必須如實填報相關材料。這也是國內首個針對團購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的監督措施。相應監督的出籠,無疑有利于行業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對于用戶來說,誠信資質的認證也有利于用戶對團購網站的選擇,從而避免用戶盲目地去追求低廉的價格而產生利益損害。對于商家來說,第三方監督機制的建立對商家的利益也是種保障,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據悉,工信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等其他政府部門也在醞釀出臺相似措施,一系列嚴格的措施很有可能隨后而出。一場真正的團購網站整肅運動或許即將來臨。
眾所周知,團購網站通過提供消費者感興趣的產品和滿意的折扣賺錢,消費者則希望通過折扣購買省錢、體驗、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是好的,但是目前國內的團購亂象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一、抄襲嚴重沒有創新。其二、大部分團購網站覆蓋的行業范圍較廣,從餐廳打折券、家居建材到汽車,幾乎能提供所有的商品和服務。規模偏小的團購網站缺乏篩選商家的底氣和議價能力,很難拿到大品牌的真正低折扣產品,而要滿足每日一團的更新頻率,網站勢必要降低門檻,造成消費者口碑和銷售的惡性循環。其三、商家難獲回頭客,一錘子買賣,中國消費者更在意低價。
同時,由于團購的問題頻發,用戶的體驗熱情和消費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一窩蜂的追逐將漸漸降溫。一些團奴已經開始審慎自己的團購目的和初衷,有人表示,“每天奔著便宜而去,最終剎不住車,其實算來團購并不省錢。”事實上,網上團購與網上購物不一樣,購買兌換券屬于提前消費,如果算不好自己想要什么,最好不要盲目參團,否則容易增加不必要的開銷。有的人就是因為一時沖動,就買回實際并不需要的東西,看著是便宜了,卻增加了無謂的支出。
上千家的團購網站,每日一團的誘惑,讓很多人樂此不彼,但也徒增了煩惱。我們有理由預計,經過了前期的亂象和有關部門相應的監管約束之后,團購的背后也會逐漸梳理清晰。隨著用戶對團購模式認知逐步成熟,團購網站的銷售量需要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去拉動。也只有這樣才能步入正軌,真正做大做強。否則亂象之后,也只能亂棍打擊消費者的耐心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