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記者張曉博)從青海省來銀川打工的楊女士,到一家藥店給母親買藥,被“藥托”忽悠后,買了價值1500多元的廣告藥品,母親服用后,出現腹瀉等不適癥狀,楊女士到店里要求退藥受阻后,于10月30日撥打了銀川市藥監局的96311投訴電話。由于一般消費者不善于辨識“藥托”,為此,市藥監局工作人員為消費者支招防“藥托”。
市藥監局工作人員介紹:消費者首先要明確自己去藥店是購買藥品治病呢,還是要購買保健品進行強身。當需要藥品導購時,可直接向佩帶胸卡的駐店執業藥師咨詢,這樣購藥比較對癥。如果碰到銷售人員的“藝術性介紹”和“現身說法”,把某種藥品夸成“靈丹妙藥”和具有“神奇功效”時,您就得當心,這有可能遇到“藥托”了。
現如今出現的以短信、網絡、郵購、電話預約、“專家講座熱線”等形式發布的藥品廣告,都與藥品推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慎重購買這些產品。“藥托”推薦的藥品,一般具有市面上鮮為人知、聲稱能治療疑難雜癥和價格偏高的特點,要注意查看自己所購藥品外包裝上有無國藥準字文號,保健品有無國家認證的保健品標識“小藍帽”,其外包裝上是否有QS標志。然后要核對自己所購藥品是否經過藥店統一管理、統一結賬、統一出票的程序,應當注意保留購藥發票以及藥品包裝盒等,萬一被坑害后可作為投訴依據。
此外,當您確認自己被“忽悠”而受到傷害時,可憑相關證據要求該藥店退換藥品,或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投訴,情況難以確定時,可撥打96311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