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海鮮市場 活海參到底有多少?
齊魯網5月30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近日,有知情人報料稱目前濟南市場上賣的活海參有貓膩。搞過海參養殖的人都知道,海參一旦離開海水,即使是加冰加氧,最好的條件下存活也不會超過七個小時。那么,濟南的海參都是從膠東一帶長途運過來的,運過來差不多要十幾個小時,這樣一來,市場上怎么還有那么多的活海參?針對這一情況,記者進行了市場調查。
早上六點半,記者來到了濟南海鮮大市場的早市。這里是濟南市批發、零售海產品最多,也最齊全的聚集地。而叫賣海參的攤位也有五六家。大多數攤販都是把海參直接放到了一個鐵盤上,論個或者論盤兜售。
記者了解了一下海參的行情,論個賣的海參最少的也要十塊錢,大一點的海參要二十塊錢甚至更高一些,卻沒有發現活海參。有攤主坦言,即使發貨的時候是活海參,拉過來之后也都差不多死了,這樣一來還不如直接買點加工好的高壓參更實惠。據了解,所謂的高壓參是指經過高壓處理的海參,這樣的海參免去了去內臟等工序,回家做起來更要簡單一些。
記者連續幾天來到這個早市,卻沒有發現活海參的身影,既沒有批發的,也沒有零售的。隨后,記者來到濟南綠地附近的一個菜市場,這里有攤主正在賣力地兜售活海參。女攤主說,這些海參是上午剛剛運來的,新鮮的石島海參。為了證明這些海參的鮮活程度,她拿起剪刀拍打了幾個海參,海參隨之動了一下。
從石島運到濟南六百公里左右,即使一路不停開車也要七個小時,再運送到市場上要超過了十個小時。那么,為什么這些海參還是活的呢?對于記者的疑問,女攤主表示鮮活海參現做要比干海參更加營養,也更加透明。
通常大家買海產品都喜歡活著的,新鮮啊。就像是這位女攤主說的那樣,眼不見的時候還不知道黑心的商販怎么搗鬼呢。就說干海參吧,確實存在加鹽、加糖的現象。照她這么說,活海參就好了,可是活海參都創造了生命的極限,它們是怎么煉成的呢?難不成這里面還有什么保鮮內幕?
揭秘:活海鮮大多靠“海水晶”來保鮮
批發零售的市場上都很難買到活海參,這位女攤主兜售的活海參是如何保存的呢?隨后,記者向女攤主進行了請教。
“用海水晶養著,吃了對人體不好。養不長。”
按照這位女攤主的說法,不光是海參,包括其他海產品,也都用海水晶來保鮮,延長海產品的壽命。在另一個海鮮市場里面,記者和一些賣活海鮮的攤主交流起來。經過一番交流之后,這名男子最后承認,大多數商販都用海水晶配比來保鮮。
“海水晶兌的,千分之二十三到二十五之間。”這名男子表示,用海水晶在海鮮行業內已經不是什么秘密。因為海水晶價格便宜,效果又不錯,大多數海鮮攤位都選擇這樣的方式來保鮮。
其實,不光是海鮮市場,就連大酒店里面,大多數也都是用海水晶勾兌成海水來養活海鮮。與酒店服務人員交流中記者得知,活的海產品一般都比較昂貴,拿活海參來說,一只活海參比高壓參至少要貴十塊錢。
那么,市場上比較普遍依靠海水晶來延長海鮮的壽命的做法,對人體會不會存在什么樣的影響呢?為此,記者專門咨詢了山東千佛山醫院營養科的杜主任。
杜主任:“長期食用對人體不好,會導致一些疾病。它是一種化合劑制品,一些企業在加工海水晶時,對化學物質提取不徹底,可能導致有害物質含量過高。”
據了解,海水晶是一種化合劑制品,包裝袋上都會標明非食用的字樣,在使用說明上寫著,化學成分與天然海水一致,適用于賓館、養殖戶等暫養海產品。大多數海水晶生產廠家,都是采用企業內部自己的標準,目前國家在這一塊上并沒有統一執行標準。
原來鮮活的海產品是這么個鮮活法,海水晶上說的是“非食用”,那么海鮮活在里面,不吃不喝?靠什么延長壽命?說明上明明寫的是暫養海產品,暫養的時間是多長?讓老百姓用得放心,吃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