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馬路上,不少人經常會感嘆,現在的“小眼鏡”真是越來越多了。據統計,我國目前近視眼人數已接近4億,其中青少年近視發病率高達50%以上,大城市及發達地區的青少年近視眼患病率則更高。近視已成為青少年兒童最常見的眼疾,并且呈現低齡化態勢。為了讓孩子恢復視力,家長們可謂挖空心思,社會上各種視力矯正項目也應運而生。面對五花八門的視力矯正項目,家長們是既期待又困惑,這些矯正中心真的有效果嗎?操作的醫師都有資質嗎?有沒有相關部門對此進行監管呢?出現了問題又該向誰投訴呢?
家長困惑:為治近視眼一年花2萬元
家住福田的林小姐,她10歲的兒子小舟患上了近視眼,雙眼近視150度。僅1年時間兒子各種治療矯正費就花了2萬元,結果小舟的近視度數沒有繼續發展,但林小姐表示不知道是矯正中心的功勞還是因為自己要求兒子科學用眼的功勞。
行業現狀:項目多樣收費不菲,資質療效無人監管
近日,記者在網上搜索“少兒視力矯正”,竟然搜索到上百個視力矯正項目。“1000家青少年近視加盟成功案例”、“讓家長排隊送錢的好項目”……打開各種視力矯正項目官網,最先映入眼簾的不是項目的簡介和療效,而是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賺錢神話。
記者隨機走訪了位于福田區和羅湖區的多家視力矯正中心,經調查發現,這些矯正中心理療方法各不相同,而且收費很高,光是一個療程最低也要兩三千元,費用高的要達到上萬元。對于矯正效果,各家矯正中心口頭上是信誓旦旦,但沒有一家愿意對矯正效果做出書面承諾。
專家:真性近視度數不可逆,矯正視力多是炒作概念
深圳眼科醫院視光學專家嚴宗輝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大多數的近視眼患者都是真性近視,真性近視的近視度數是不可能降低的。目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視力矯正項目雖然理療手段各不相同,但本質都是通過按摩起到緩解視力疲勞、提高視物清晰度的作用,這些療效都是暫時的,對于降低患者的近視度數毫無幫助。視力矯正項目屬于醫療保健范疇,一般情況下也沒什么副作用,因此對于項目的療效和從業人員的資質相關部門也很少進行監管,而商家正是利用家長愛子心切的心理,通過炒作概念牟取暴利。
通過權威研究,想要控制患者近視度數過快增長僅有兩種有效手段,一是利用阿托品散瞳藥膏調節睫狀肌,但該方法會導致瞳孔放大,在臨床上使用是有限制的;二是可以在晚上睡覺時佩戴角膜塑形鏡,通過使角膜彎曲度變平、眼軸縮短控制近視度數,十分有效。家長在選擇角膜塑形鏡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和眼科診所,而且該鏡僅適合7歲以上且近視度數在500度以下的患者佩戴。(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明銘 請林小姐領取報料獎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