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兒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據記者了解,六一前后,多個汽車廠家陸續舉辦了形式各異的兒童安全訓練營。而前段時間,公安部交管局發布“中國好司機”文明交通倡議,倡導成人駕駛員文明出行,更好地為兒童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中國消費者協會也在近日提醒家長:兒童乘車務必要正確使用兒童座椅,應避免“過早面朝前坐車、安全帶過松”等誤區。
僅靠安全帶難以保護兒童
測試表明,如果孩子在車內一人獨坐且沒有正確系好安全帶,緊急剎車時,孩子就會像子彈一樣撞向前方,從而導致重傷或死亡。如果是家長抱著小孩乘車,當汽車以時速50公里的速度撞擊時,10公斤重的小孩產生的沖擊力可能超過400公斤,這時家長想要保護小孩也會力不從心。
目前,車用安全帶大多數是針對成年人,最低身高限制為140cm,安全帶肩帶的位置在成年人的鎖骨和前胸。對于幼小的兒童來說,汽車安全帶正好壓在頸部,頸部有頸動脈和氣管,真正發生事故時,不僅不能保護兒童,反而導致壓迫氣管,引起窒息,壓迫頸動脈,引起腦部缺血,甚至造成頸動脈的切割傷,危急生命。
有些家長喜歡將兒童放在副駕駛座上,或抱著坐在副駕駛座上,這都是危險行為。當緊急剎車時,安全氣囊打開,對成人形成緩沖作用,而對兒童,卻會正好打在頭頸部。安全氣囊彈開的力量是300公斤,瞬間就成為致命殺手。
要按說明書使用兒童座椅
配置兒童安全坐椅,是兒童乘車安全的第一步。在車內,兒童最安全的位置是后排中間位置,因為這里離每個撞擊點都有一定的緩沖空間。
中消協指出,兒童在不滿一歲、體重不及9公斤之前必須面朝后乘車,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孩子身體中最硬的背部會比其他部位更好地緩解沖擊力。如果面朝前,孩子相對較重的頭部會先著地,尚未發育完全的脊骨就不能很好地保護脊髓,存在造成癱瘓或死亡的危險。當兒童已滿一歲、體重達到9公斤以上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才能讓孩子面朝前坐車。
有些兒童安全座椅,配有上拉帶。遇到這種兒童座椅,家長務必要把上拉帶固定在車內的相應錨點上,一旦發生事故,上拉帶能起到防止兒童座椅翻轉的作用。錨點的位置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般有汽車座椅背部、后備箱等位置,家長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為兒童系好安全帶后要再檢查一下,安全帶應該緊密牢固,千萬不能過于松弛。
部分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兒童座椅時,沒有按照說明書或標識的要求去操作,導致座椅沒有固定牢靠或完全沒有約束,一旦發生事故,兒童座椅起不到相應作用。因此,請家長務必按說明書操作。
相關報道
“不當駕駛”威脅兒童道路交通安全
根據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編寫的《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狀況研究報告》顯示,約87.09%的兒童交通事故是由駕駛員不當駕駛造成的。不當駕駛中不良交通習慣和違法駕駛行為事故,是威脅兒童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但沒有給兒童購買兒童全座椅也是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據統計,多年來,雖然我國“萬車死亡人數”不斷下降,但由于汽車保有量增長快,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總人數仍居高不下。其中,交通事故仍是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
據報道,國內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普遍比較淡薄,疲勞駕駛、超速行駛、違章行駛等現象突出。“文明駕車”習慣養成的速度,要遠低于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再加上國內混合交通的現狀,導致車撞人的交通事故情形占據較大的比重。此外,近幾年來,“兒童被留車內事件”時有發生。今年5月12日,廣西宜州一幼兒園將一個三歲半男童遺忘在校車內,該男童因缺氧窒息死亡。
小貼士
如何選購兒童安全座椅
1.兒童安全座椅選購主要考慮兒童體重和年齡、座椅的固定方式,購買時需要仔細閱讀產品認證信息。
2.市場上銷售的兒童安全座椅會標有適用兒童的體重,有些還備注了適用年齡,其中體重應作為主要參考依據,購買時要根據兒童體重選購合適范圍的產品,年齡可作為參考。
3.座椅的固定方式:國內兒童安全座椅安裝方式主要分為安全帶捆綁安裝和ISOFIX接口安裝。安全帶捆綁式座椅適用于各種車輛,接口安裝式座椅只能安裝在配備接口的車輛。
4.認證標志:從2015年9月1日起,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必須通過CCC認證。因此購買時要選擇有CCC認證標志的產品。
5.材質工藝:檢查安全扣和安全帶是否牢固,塑料件是否光滑,布料是否透氣等。建議帶著孩子去挑選,讓孩子親自試坐。
鏈接
汽車的兒童安全設計
1.后排兒童鎖
這個功能可鎖止后排的車門和車窗,避免行駛中由于兒童誤操作而打開車門和車窗。目前,大多數車輛都配備有兒童安全鎖,駕駛員通常可通過控制按鈕一鍵鎖止。
2.防夾
不僅四個車窗防夾,假如有天窗,天窗也應該具備防夾功能,最大程度避免孩子被夾傷的小事故。目前,防夾技術是通過“感應”來實現的,當車窗感應到有障礙物時,便自動停止上升,并主動下降。
3.行李廂自救鎖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可能趁家人不注意,躲進小車,把自己困鎖在車里或行李廂內。現在很多車型在行李廂內設置了自救鎖,從行李廂內部可解鎖打開,家長可教會孩子使用這些自解鎖,避免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