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在收藏品市場上以不到500元價格出售的瓷器,被浙江省杭州市一家鑒定機構經儀器分析檢測后認定為“西晉真品”。而這家鑒定機構從2009年以來已經鑒定出三四千件“真品”。 科學檢測居然鑒假成真
杭州市民邱先生涉足瓷器收藏一年有余,最近卻和藏友們起了爭議。他找到了當地一家可為文物機檢的鑒定機構,有18件瓷器經機檢后均為真品。但是幾位藏友覺得并不靠譜。
記者一行近日也前往該鑒定機構。它位于杭州市定安路46號五樓,樓梯口掛著多張企業標牌,其中有兩張格外顯眼:“杭州利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杭州科學檢測室”。
利國公司負責人余紹尹先對眾人帶來的6件器物作目鑒:1件瓷器和1件玉器“都不好”,余下4件均為真品。取自杭州收藏品市場、報價不到500元的一件“渣斗”仿品瓷器,他認為產于西晉,一名收藏者帶來的仿古青銅觀音像,他也認定系宋朝古物。
依照大家的請求,利國公司對“西晉渣斗”和“宋青銅觀音像”進行了“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分析儀無損成分分析”,約半小時后出具了兩份《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科學檢測實驗室·分析報告》。其間,大家希望能見識一下儀器,被婉言謝絕。
兩份報告各分析了瓷器的16種和青銅器的13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結論是:“器秞成分與西晉越窯瓷器釉面成分資料相符合”、“器金屬成分與宋代青銅器金屬成分相符合”,而依據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和《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余紹尹表示,這些數據資料是“400個科學家60年積累所得”,而所用的“德國‘KETEK’牌7600型X射線熒光頻譜儀”是“和‘嫦娥二號’上使用的一樣的”。
每份報告收費800元,當記者詢問“能否再優惠”時,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800元很便宜了,北京要2500元,而且先收費再檢測,對的出證書,不對的不出證書,但錢照收。我們機檢通不過是免費檢測的。”
而對于報告的權威性,余紹尹也相當自信:“到哪里我們都認同的!”而當眾人請教兩件器物價格時,他起初表示“只證不賣”,最后還是分別估出了2萬和20萬的價格。
沒有設備可以直接辨識真偽
記者幾天后又赴利國公司采訪。余紹尹仍堅持認為兩份報告真實可靠,也認為兩件器物確系古物,同時還否認“器物可以按數據仿制”。他同時表示,所用的X射線熒光儀使用充氦氣檢測,比抽真空檢測更為進步。
記者發現,鑒定報告上的元素數據沒有單位,而《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中則分別有7組器胎和5組器釉的10種元素含量百分比數據,若按百分比來對比共有的10種器釉元素含量數據,也有6種相差甚遠。而《礦冶卷》中僅有青銅鏡、梵鐘、青銅鼓等部分青銅器的三四種元素含量數據。
浙江大學文物與鑒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博系碩士生導師周少華表示,《陶瓷卷》其中的數據并非全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分析所得,只能作元素分析和化學組成分析,故適宜于為瓷器斷源,不可以直接用來斷代。
“這16種元素都屬于瓷器中的常量元素,現代制瓷技術完全可以仿制。就目前國內的檢測技術水平,還沒有某種技術或設備可以直接用來對古陶瓷作精確的絕對的真偽辨識。”周少華說。
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會長、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譚德睿認為,儀器檢測確實是科學鑒定文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宋代青銅器還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科學檢測,離建立數據庫尚遠,《礦冶卷》中并沒有全面的宋代青銅器數據,那些“檢測”出的數據何以能證明就是宋代的青銅器?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副主任羅立強主編過《X射線熒光光譜儀》教材,他告訴記者,抽真空和充氦氣這兩種檢測方式難分高下。德國KETEK公司的中國代理商北京高分達公司負責人楊銀祥表示,KETEK只生產X射線能譜儀,它是X射線熒光分析儀的重要部件,后者也僅是文物鑒定的一種方式。
行業混亂,長期無法可依
余紹尹出具的兩份分析測試報告都鈐有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科學檢測實驗室的印章。記者在中國收藏家協會的官方網站上看到,余紹尹確系該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委員,但另一份公告則顯示:科學檢測實驗室已從2010年11月5日起停止檢測工作。
文物鑒定的混亂局面引起了文物界專家學者的擔憂。譚德睿說:“文物鑒定是一門涉及知識面相當廣的學問,像青銅器鑒定就需要對其歷史背景、器形、紋飾、銘文、制作技術等有系統認知。我研究青銅器30多年,只能從技術層面辨認青銅器,還稱不上青銅器鑒定專家,但是現在有些人學識不足卻以專家自居,甚至跨專業越俎代庖。一些所謂鑒定機構也隨意開具證書,從中牟利。”而周少華也表示,現在利用科學儀器行欺騙之術近幾年時有耳聞,這既敗壞了科學技術之良好名聲,又給鑒定界增添了混亂。
這種混亂局面的根源是長期以來這一行業無法可依。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主任柴眩華說,現在許多文物和藝術品鑒定機構只是在工商或者民政部門進行注冊登記,國家《文物保護法》及《〈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對這些機構的鑒定資質都沒有要求,因此,其鑒定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就難以保障。根據《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文物所有權人或持有人可向縣級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門申請認定。
不但成立、注冊無法可依,文物和藝術品鑒定機構的運作同樣也得不到法律規范。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田宇原說,目前只有《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對美術品經營機構有所規范,而其他文物和藝術品經營機構的運營始終無法可依。他認為,要端正文物鑒定市場的風氣,既要靠行業自律,也要靠包括媒體監督在內的社會監督,同時也需要法制建設。“過去文物鑒定是文人圈里的雅事,現在是‘全民收藏’時代,如果無法可依,文物鑒定行業就無法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