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要到了,幾千年的習慣,過節總得吃個月餅?蛇@些年來,月餅也越來越吃不安。且不說現在的月餅,陳餡堵得心慌;就說媒體報道的,稅務部門明確規定,單位發放的月餅得繳個稅!梆z頭稅”、“加名稅”、“月餅稅”,再搞下去,是不是真如網友所笑侃的,也得來個“呼吸稅”?(8月27日《東方早報》)
在此,我們編發幾篇文章,從諸方面表達民眾對月餅繳稅的看法,當然,更多的是由“月餅稅”所延伸出來的對稅收政策的思考和建議……
質疑
此舉有違傳統
調節貧富無果
在稅務機關的眼里,螞蚱腿上的肉也是很多的,只要敢下刀,而且剜得干凈。公司員工過中秋節發盒月餅還要上幾塊錢的稅,足以證明此言不虛。
當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國聚財”的稅務機關就應該有這種螞蚱腿上剜肉的精神。既然單位發月餅收稅在法律上沒有疑義,那么就算此舉有違傳統,職工也應該服從國家法律,這一點毋庸置疑。有這樣認真的稅務機關,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才對。
不過,中國作為一個有著發放福利傳統的國家,從過冬的大白菜到烤火煤,從中秋的月餅到春節的肉,有些單位都曾經發放。現在與時俱進,直接發購物卡、銀行卡甚至享受超低價買房“福利”的單位也是屢見不鮮。正像有網友追問的那樣,吃月餅上稅,喝茅臺上沒上稅?開“福利車”、住“福利房”上沒上稅?甚至有人把矛頭直指稅務機關:你們那高額的年終獎上沒上稅?
如果說“月餅稅”只是螞蚱腿上那點肉的話,現實中還有青蛙腿、燒雞腿、乳豬腿甚至大象腿存在。收到“螞蚱腿”做福利的只不過是那些最普通單位最普通的職工,那些享受肥美的“燒雞腿”、“乳豬腿”甚至“大象腿”的人,才是稅務機關應該盯緊的對象。從根本上說,國家稅收應該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平衡和調節貧富差距的一種手段,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上的稅也許只是一點點,得到的回報可能更多。所以按照常理,越是福利低的職工越應該支持福利上稅的政策才對。但遺憾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明顯的調節結果。
劉昌海
建議
稅收滴水不漏
別忘還利于民
此前,有的企業以發放福利費的名義逃避個稅。站在稅務部門的立場上看,規范個稅計征辦法,對福利月餅計征個稅,促進稅收堵漏增收并無不可。但是,筆者由此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從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個稅,到職工年底雙薪合并計稅,到福利費、中秋月餅計征個稅。為實現稅收增長目標,稅務部門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稅種征管、促進堵漏增收、“顆粒歸倉”,似乎無可厚非。但是不少國家與地區紛紛采取減稅、退稅政策,擴大內需、還利于民。我們卻采取多種措施增加民眾個稅負擔,顯得不合時宜。稅務部門對稅收滴水不漏,相關部門為何不對應出臺一些減稅措施呢?
當前,通脹壓力明顯,雖說發達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待遇比較遙遠,但是在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條件下,出臺一些減稅政策,特別是給中小企業減負,讓他們騰挪空間為職工加薪,值得考慮。雖說在民眾的持續呼吁中,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但是廣大農民朋友與收入較低的工薪階層享受不到個稅起征點上調的實惠。而且每個納稅人供養人口的情況不一樣,相關部門應在促進稅收堵漏增收的同時,適當放緩稅收增加的速度,拿出更多稅收紅利加大對公共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務項目,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降低公共服務收費;完善弱勢群體救助機制;增加民眾福利,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稅收增收與反饋同步進行,將更受民眾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