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人士指出,2003~2007年,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從32605億元增長到77608億元,占GDP比重從24%上升到約30%。而2006年21個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為45.3%,30個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35.9%。這表明,當前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不僅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而且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類似說法,幾乎已經每年都成為財稅官員重復的“例行公事”,甚至有財稅官員據此認為中國的稅負水平在全球都處于較低行列。
中國內地的財政收入和稅負水平,與一般國家和地區在統計口徑上有巨大的不同。一般國家和地區,民眾的收入總額占GDP的比重普遍在54%至65%之間,加上政府財政收入占40%左右,兩者相加正好是100%左右。而中國內地的情況非常奇怪:政府的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約為30%,百姓收入總額占GDP的比重卻只有22%左右(1999年后還在連年下降),兩者相加只有52%,另有48%到哪里去了?
這個“中國秘密”其實包含在“預算外收入”和腐敗成本當中了。以2007年為例,按照中央黨校周天勇教授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所估計的,2007年政府預算外收入計有:社保收入8000億元,土地收入1.2萬億元,罰沒款收入1.67萬多億元,此外還有國企利潤1.62萬億元(這是國家的公開數據)。僅此幾項,就是5.29萬億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平新喬所提供的數據也表明,1997年以后,尤其1998~2004年,我國預算外財政規模已經相當于整個地方預算內財政的50%左右。
除了不直接流入官員個人腰包的預算外收入,直接流入官員和小團體個人腰包的腐敗收入也占比很高。據經濟學家胡鞍鋼的研究,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尋租性腐敗、地下經濟腐敗、稅收流失性腐敗、公共投資與公共支出性腐敗所造成的各類經濟損失年均占GDP的13.2%~16.8%。這就更不會反映到財政收入和公民稅負的統計數字上。
占GDP30%左右的財政預算內收入,30%左右的預算外收入,16.8%左右的腐敗成本,GDP的78%才是政府的真實收入,加上22%左右的居民工資收入,這才是真正100%的GDP總量。這個數字與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的研究相吻合。其研究表明:當下,超過76%的資產屬于公共擁有(即政府所得),民間只有不到24%的資產。
而衡量公民的稅負水平,除了財政預算收入、預算外收入、腐敗成本三項收入性指標外,還應該計算社會保障水平、行政成本、經濟自由度(即打破行政壟斷的程度)等三項支出性(保障性)指標。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的提案顯示,我國的行政成本不但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瞭望》周刊2009年3月9日)。那么,世界上發達國家行政開支方面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又是多少呢?同樣是2006年,日本2.38%、英國4.19%、韓國5.06%、法國6.5%、加拿大7.1%,美國9.9%(2009年3月20日《南方周末》)。如果加上預算外支出和腐敗支出(這兩塊尤其是后者基本上全部被政府和官員“內部消化”),中國政府的實際公務支出至少占GDP的30%以上。
至于社會保障水平,不論是教育公平性還是醫療保障的公平性,我國都處于世界最低行列。相關發展綱要曾提出,到2000年政府的教育支出要達到GDP的4%。但十年過去,這樣的目標從未實現過;同時還有3億多兒童被完全排除在醫保之外,七八億農民被完全排除在養老保障之外。除此而外,內地百姓還有一重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以市場名義進行的高額稅負,就是醫療、教育、住房(土地壟斷)以及石油、電力、電信、金融和城市公共基礎服務等方面的行政壟斷。這些壟斷企業取得巨額壟斷利潤后,卻很少向國家和境內投資者分紅,卻大肆向海外投資者分紅。
六項指標算清稅負賬
2009-06-04 14:09 中國質量萬里行 童大煥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安信地板3種產品被檢不合格 表示將立即整改
- 2蘇泊爾產品信任度大幅下降 2012年表現不會很
- 3國產奶粉苦撐兩年首次提價 稱不漲價生存成問
- 4光明新鮮屋牛奶月內漲價 其他品牌暫不跟進
- 5婚戀網站“三托四騙”泛濫 實名制或成治騙良
- 6安信董事長承認三項指標不合格 稱將負責到底
- 7“真假喬丹”引發名人搶注爭論
- 8壓歲錢坐地起價 網友戲稱春節簡直是春劫
- 9山寨版春晚禮服網上熱銷
- 10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半歇業 部分開業公司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