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調查報告稱,超六成消費者被坑 CFP供圖
羊城晚報訊 昨日,北京、廣州、深圳等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布《網絡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網絡團購急劇發展,由此引發的各種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層出不窮。夸大宣傳、虛標原價、貨不對板等成為困擾網絡團購消費者的嚴重問題。調查顯示,團購最受詬病的就是“夸大宣傳”,六成以上團購消費者權益被侵害。
夸大宣傳居被投訴首位
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在中國消費網、城市消費維權聯盟官方網站聯合開展的“網絡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團購暴露出多種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消費者反映強烈、排名前三位的問題依次是:夸大宣傳,實際商品或服務與網站廣告宣傳不符;團購網站承諾的服務縮水;退貨(款)難,故意延遲退款或退款程序極其復雜。調查顯示,遇到這三大問題的參與調查者分別為17.05%、12.75%、10.61%。
《報告》指出,團購網站廣告宣傳與實際商品或服務不符,對消費者極易造成誤導。據分析,一些餐飲供應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極力美化網上圖片。消費者就餐時才發現,網上圖片與實際出入很大。一些美容、保健服務也存在過度吹噓渲染現象,消費者感受到的實際效果與網站宣傳存在很大差距。消費者對各種夸大其辭的廣告宣傳反映最為強烈。
此外,團購網站虛標原價、虛假打折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大問題。一些團購網站為了招徠生意,暗中采取虛標原價的方法,炮制打折幅度很大的假象來迷惑消費者。目前,2折、1折、甚至0.2折的促銷信息在團購網站上屢見不鮮,打折幅度較大的項目集中在保健養生、美容美發以及婚紗攝影等服務領域。一些團購網站為了吸引人氣,疏于審核,甚至縱容商家虛標原價,抬高折扣幅度。
近四成消費者放棄維權
《報告》分析認為,團購網站之所以吸引網民眼球,與其低價、限時、限購的經營策略不無關系。但許多網民在參加網絡團購后,對團購網站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并不滿意。
調查顯示,網民對網絡團購的商品或服務總體評價并不高,其中表示“滿意”的僅為16.16%,超過80%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一般”或“不滿意”,這導致消費者參加網絡團購的熱情大大降低,一大批中小型團購網站因此被迫關閉。
網絡團購出現迅速降溫跡象,可以說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屢屢受損密切相關。本次調查顯示,62.12%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在網絡團購過程中遇到過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情況。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團購網站因單方取消訂單、售假等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致使網絡團購行業信譽大幅下降。
調查還顯示,消費者在參加團購合法權益被侵害后,25.17%的消費者會選擇“與團購網站協商”,24.50%的消費者會與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商家協商,但最高的則是37.92%的消費者選擇了放棄維權。這主要緣于消費者對團購網站和商家處理糾紛的滿意程度較差,48.48%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不滿意”,44.44%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一般”,只有7.07%的參與調查者表示“滿意”。
規范團購網站迫在眉睫
目前,消費者對整治和規范網絡團購市場的呼聲較高。24.06%的參與調查者表示,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建立團購網站信用評價體系,規范團購行業的經營行為。另有超過20.91%的參與調查者表示,需要建立健全團購網站服務標準,加強對網絡團購市場的有效監管。(記者譚超、通訊員消委宣)
已有8315529條與團購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