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北阜平縣,一農戶在房頂分揀紅棗。今年當地紅棗豐收,但遭遇滯銷。 本報記者 吳江 攝
本報訊 (記者張太凌)大棗豐收后,卻遭遇滯銷困境,令產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的棗農們愁容滿面。近日,棗農們來北京求援,希望能拓展市場,以解大棗豐收之“災”。
房產經紀人辭職賣棗
昨日凌晨5點40分,K118次列車抵達北京西站,26歲的鄭濤帶著一身疲憊走下火車。他此行的目的,是為家鄉河北省阜平縣康家峪村的80萬斤大棗尋找銷路。
“國慶假期我回家幫忙摘棗時,根本沒想到是現在這種情況!编崫貞,由于春夏季節雨水充沛,家里的600余棵棗樹今年收獲了6000斤大棗,較往年增產3倍,村里其他農戶也有幅度相當的增產。“大家都在豐收的喜悅中!
但11月初,在石家莊工作的鄭濤,突然接到家里的告急電話!敖衲瓴坏特溕,價格也跌了不少!编崫f,今年特等棗的收購價最高20元,一等棗10元左右,而在往年,二等棗都能賣到10多元錢。
很快,家里的2000斤棗被托運到石家莊,攤晾到鄭濤租住房屋的陽臺上。12月2日,鄭濤干脆辭去房產經紀人的工作,專職賣棗。他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推著借來的三輪車,裝滿大棗樣品,不停拜訪各單位、超市和商場進行推銷,直到下午5、6點鐘。晚飯過后,他還會在繁華地段擺地攤賣棗。
鄭濤說,一個多月來,他在石家莊共拜訪了40家客戶,少則兩遍,多則5、6遍,但至今還沒有一家達成收購意向。擺攤賣棗目前也只銷出了不到500斤。
大棗豐收加工消化難
早在阜平大棗滯銷苗頭初現時,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目前石家莊已有多家超市、商家與棗農達成協議,幫助賣棗。不過在鄭濤看來,石家莊市場已基本處于飽合狀態,他將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北京市場,來京尋求幫助。
昨日下午,記者聯系到阜平縣林業局副局長鄭來寬。他介紹,今年阜平鮮棗總產量9000萬公斤,較往年約增產一倍。
鄭來寬說,阜平大棗由于知名度較高,往年有商販主動上門收購,銷售并不困難,但過于依靠外銷,使當地大棗的價格和銷量被商販主導。而阜平縣本地加工企業較少,消化能力有限,也制約了大棗的銷售。他表示,在積極聯系外銷幫助棗農賣棗的同時,將加大對當地大棗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
“現在銷售還在進行中,前段時間的滯銷不會成為常態!编崄韺捳f,他在這兩天考察了部分銷售困難的鄉鎮,經前一段時間各方支援和幫助,一些地方的銷售情況已有所好轉。
探訪
每戶農家門前堆十余袋爛棗
康家峪村,位于阜平縣境內太行山脈一條不知名的山溝內。昨日下午,每戶農家屋頂晾曬的一片片大紅棗在滿眼寒冬的蕭瑟中,顯得很是醒目。村民們邊翻動著數十厘米厚的棗堆通風除濕,邊從中分揀出不同等級的成品。在每戶農家門前,堆著十余個裝滿爛棗的編織袋。
“以前天不亮商販就進了村,現在一天等到頭也等不來一個商販,就算有給的價也給得低,還不如弄出去賣!贝迕裢鯓s琴說,她家的一等棗如坐等商販收購,每斤只有4、5元錢,但拉到鄰近的淶源縣城可以賣到10元,除去運費,仍很劃算。
不過,王榮琴稱,她家今年收獲的5000斤棗,較去年增產一倍,但因為運輸不便,目前只賣出1000余斤,價格也較去年低了不少。
“施肥2000塊,噴農藥2000塊,燒油六七千塊錢……到現在我還沒有把這些錢收回來!苯衲晔斋@2萬斤棗的村民白清哲,目前只以每斤2至3元的低價,賣出1000斤棗。
康家峪村書記鄭健文介紹,全村共有棗樹約6萬棵,今年產量100萬斤,截至目前,尚有80萬斤急待銷售。
記者經走訪了解到,與康家峪村同在一條溝內的近30個自然村,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大棗滯銷。
對于商販減少的原因,鄭濤分析認為,以往來阜平收購大棗的商販,主要來自石家莊周邊行唐、贊皇等縣,而今年這兩個縣的大棗也獲得豐收,分流了部分商販。對該說法,一位商販予以證實。
已有1050000條與大棗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