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百殺寧、阿莫西林、金霉素……在阿里巴巴網站“產品搜索”中輸入“獸用抗生素”,跳出來10105個查詢結果,抗生素類獸藥成藥和原料在網上公開叫賣。有商戶直接注明,抗生素類原料可用作飼料添加劑,“成本低,見效快,療效好。”
養殖業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養殖產品抗生素殘留,如同一顆隱形炸彈。蛋奶、禽畜、水產品……抗生素正在從各條食物鏈源源不斷侵入人類肌體。
專家提醒,長期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輕可致人出現過敏性癥狀,重則可誘發各類毒副作用,并可能誘導人類耐藥性增強。
“今天你吃‘素’了嗎?”這句日漸走紅的網絡流行語背后,是當下民眾對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的擔憂和無奈。
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養殖業。
——————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
我們是比較規范一些,但并不代表完全清白。(抗生素濫用)是整個行業公開的秘密,我真不能說,我們不想成為行業公敵。
——————某品牌豬肉食品公司負責人
有關監管部門應該像重視監管“瘦肉精”生豬一樣,重視監管“抗生豬”、“抗生雞”和“抗生魚”。
——————廣東省農業廳動物營養專家林樹斌
公共危機
如果動物吃了抗生素后對細菌產生抗藥性,必定也會帶入人體,抗生素濫用將導致無藥可醫
龔曉明身上陸續開始出現皮疹和瘙癢,零點47分,她在微博上寫下一條留言:“前天吃了一頓羊肉,這兩天一直懷疑那個羊肉會不會也加了抗生素?”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隨后轉發并回復,“懷疑是對的,濫用抗生素的中國,可能會有重大公共事件出現!”
廖新波說的重大公共事件主要是指抗生素危機帶來的無藥可醫。“動物養殖中廣泛使用抗生素,使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如果這些細菌傳播到人身上,就會產生大問題。”
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目前在我國養殖行業中,把抗生素視為預防和治療畜禽病的萬能藥,在疾病高發時盲目加大劑量,幾乎已成常態。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調研顯示,由于我國許多制藥廠商具備模仿生產高端抗生素的能力,使得獸用抗生素的更新幾乎與人類臨床用抗生素同步,而且售價低廉。
在獸藥領域,抗生素快速更新換代已是不爭的事實。湛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獸藥店老板告訴記者,10年間獸藥抗生素已從最基本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變為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磺胺類、頭孢類、喹諾酮類等高端抗生素。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養殖業。
在廖新波看來,細菌的抗藥性已經成為一大棘手問題,其中耐藥性使得新生兒感染治療變得相當棘手。
記者從廣州市婦嬰醫院了解到,在對出現感染的新生兒進行的10多種抗生素藥敏試驗中,70%的新生兒對少則一種、多則數種的抗生素出現耐藥性,耐藥的人數和程度,較過去明顯增加。
廖新波表示,這與很多孕婦通過不同途徑攝取到大量抗生素有密切關系。“如果動物吃了抗生素后對細菌產生抗藥性,必定也會帶入人體。”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兒科醫生告訴記者,近年來一些常見的兒童細菌感染也面臨更難用藥、劑量加大、周期加長的情況。“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醫生一般會開阿莫西林或青霉素,以前絕大部分孩子用這兩種藥就能治療,但現在必須使用藥效更厲害的抗生素。”
“抗生素除了耐藥本身外,人們還忽略了它的藥毒作用。比如,慶大霉素使用過量會致耳聾。”廖新波說。
這種毒副作用對孕婦危害特別大。廣州市某醫院婦科醫生林麗(化名)告訴記者,孕婦產前經常吃雞蛋,喝雞湯、豬蹄湯和牛奶,但現在這些食補原料的安全性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胎兒在三五個月大時,容易受母體影響,即使是輕微的過敏反應也可能誘發胎兒基因突變,導致嬰兒患上腦部、聽力、視力等方面的先天性疾病”。林醫生說。
在廣州市天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聽覺言語康復訓練中心理事長鄒雷一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進入康復中心的聾兒是由于母體過敏反應誘發嬰兒基因突變所致。但不知道具體導致母體產生過敏的原因是什么,有的母親說吃東西后長過紅疹,但不清楚到底吃了什么。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