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再掀波瀾的蘇泊爾“質量門”事件,有望助推不銹鋼炊具安全新國標“準確釋義”進一步完善。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上周報道,即使按新的不銹鋼制品安全國家標準,蘇泊爾部分炊具的錳含量依然超標。一位業內人士昨天向《第一財經(微博)日報》透露,國內主要的不銹鋼炊具生產企業計劃近期與相關部門、協會碰頭,商討“新國標”如何理解與執行。
兩種釋義?
去年12月2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銹鋼制品(GB9684-2011)》(下稱“新國標”)發布實施。新國標對不銹鋼食具容器所用不銹鋼中鉻、鎳、鎘、砷等重金屬的遷移量(或稱“析出量”)做出了明確限定;但放寬了不銹鋼用材的限制,而且沒有對錳析出量進行限定。
“新國標”的出臺,使此前爭論了幾個月的蘇泊爾部分產品錳含量超標事件告一段落。沒想到,事情遠沒有結束。
今年2月16日晚,《焦點訪談》再度對蘇泊爾部分產品的質量進行質疑。主要依據是,“新國標”雖然放寬了不銹鋼用材的范圍,但是要求應該選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材料。而國家不銹鋼板材標準(GB/T3280)規定,各種牌號不銹鋼的錳含量都必須在2%以內。哈爾濱工商局去年8月對蘇泊爾部分產品的檢測報告顯示,其錳含量超過8%,是國標的四倍。專家認為,錳攝入量過多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
蘇泊爾(002032.SZ)2月17日停牌,次日發布澄清公告,重申其產品金屬析出量符合國家標準中衛生理化指標的要求,并稱,目前發達國家中僅意大利對不銹鋼食具容器有錳析出量的限定標準;中國尚未制訂錳析出量的相關標準;蘇泊爾去年10月委托一家德國檢測機構對被質疑產品進行檢測,被檢產品錳析出量低于0.05毫克/公斤,符合意大利標準中關于錳析出量的要求;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毫克/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毫克/天。
顯然,一方強調的是“錳含量”,而另一方面強調的則是“錳析出量”。
政策漏洞?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新國標”的衛生指標,蘇泊爾的產品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嚴格按照國家對不銹鋼牌號材質的要求,蘇泊爾部分產品的材質似乎又與之不符。因此,在國家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對此事還沒有定調之前,不便評價,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位人士還透露,國內主要的不銹鋼炊具生產企業計劃近期與國家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商討“新國標”如何理解、宣貫及執行的問題,以便業內企業對新國際“準確理解”,但“具體時間還沒確定”。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毅認為,一旦不銹鋼制品受到腐蝕,“錳析出量”與“錳含量”成正比;具體還得看溶解介質,如海水就比淡水的腐蝕性強。
但丁毅說,不銹鋼的牌號很多,如304不銹鋼錳含量小于或等于2%,而201、202這類不銹鋼的錳含量在5%~8%左右。因此,并不是所有不銹鋼的錳含量都低于2%。
丁毅認為,隨著新材料出現,新國標“衛生指標從嚴、材料范圍放寬”的做法是對的。
而上述行業人士認為,“新國標”放寬了不銹鋼用材范圍。但看似不生銹的不銹鋼炊具,錳含量超標行不行?對人體有沒有害?恐怕還需要各方面權威專家進行深入探討。
去年“新國標”頒布時,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曾表示,衛生部歡迎有關單位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增加錳指標的立項建議。
如今,爭議再起,“新國標”如何進一步完善,讓人期待。
(第一財經日報)
已有180000條與蘇泊爾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