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央視報道稱蘇泊爾錳超標近4倍,可致帕金森病。蘇泊爾表示其產品的金屬析出量符合國家標準中衛生理化標準的要求。目前發達國家僅意大利有錳析出量的限定標準,而我國目前尚未制定關于錳析出量的相關標準。
蘇泊爾被曝錳超標
16日,央視曝光蘇泊爾81個規格炊具被認定不合格產品。哈爾濱市工商部門經檢測,認定知名品牌蘇泊爾的四大種類包括:湯鍋、蒸鍋、奶鍋、水壺。鋼鍋錳含量高出國標近4倍,可致帕金森癥。受此影響,蘇泊爾股票2月17日開市起臨時停牌。
17日早上,蘇泊爾在官網發布了《致蘇泊爾的消費者》聲明表示:其產品的金屬析出量符合國家標準中衛生理化標準的要求,并稱目前發達國家中僅意大利對不銹鋼食具容器有錳析出量的限定標準。中國尚未制定錳析出量的相關標準,蘇泊爾去年10月份委托一家德國檢測機構對被質疑的產品進行檢測,被檢產品錳析出量低于每公斤0.05毫克,符合意大利標準關于錳析出量的要求。這個要求是成人的錳適宜的攝入量為每天3.5毫克,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每天10毫克。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蘇泊爾新聞發言人張麗萍稱,公司于2011年10月24日委托德國檢測機構TUV SUD PSB上海實驗室,參照意大利標準對采用與此次媒體報道所涉及的相同材質的產品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被檢產品錳析出量低于0.05mg/kg,低于意大利標準中的最大析出值0.1mg/kg。
衛生部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銹鋼制品》知識問答中明確指出,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規定,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mg每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mg每天。
據廣州日報消息,18日,從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了解到,去年檢出蘇泊爾不銹鋼炊具80多種型號產品不合格后,蘇泊爾方面始終未進行復檢。
2008年至2011年間,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先后對哈爾濱的蘇泊爾炊具進行抽檢,送檢的80多個樣品按照當時的國標進行檢測,結果均為不合格,以中低檔產品居多。
據了解,按照有關標準對蘇泊爾炊具的檢測主要針對材料和理化指標兩項。檢測人員表示,蘇泊爾這80多種型號的產品在理化指標一項上均合格,而在材料一項上均與規定的奧氏體型不銹鋼牌號不符合,據此判定產品不合格。
道外分局經檢一大隊隊長張傳義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的違法行為涉嫌欺詐消費者。道外分局受委托對哈爾濱市幾個大賣場的不合格產品強制扣押。
因對檢測結果存有異議,蘇泊爾方面提出復檢申請,哈爾濱市工商部門已受理。道外分局經檢一大隊隊長張傳義18日稱,蘇泊爾方面提出復檢申請后,并未按照有關規定提供足夠材料,復檢始終沒有進行。
受問題鍋消息影響,蘇泊爾股價繼上周連續走低后,2月20日開盤繼續低開低走,跌幅已超6%。
或失去中國市場
據證券日報消息,“事件對蘇泊爾影響很大,去年以來他們在國內的銷售業績就在下滑。而受事件持續影響,業績下滑趨勢可能還會繼續。事件發生以來,銷售至少損失20%-30%的利潤。”熟悉蘇泊爾知情人士透露。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中國廚具主流品牌蘇泊爾連續曝出質量不合格,無疑對整個行業起了負面作用,對其他品牌也會受到影響。”
近年來,小家電行業競爭激烈,蘇泊爾業績并不理想,“質量門”事件發生也讓業內人猜測:這是不是蘇泊爾不得已采取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業績之法。然而隨著蘇泊爾質量隱患問題頻繁被曝出,造成連續性影響,蘇泊爾的業績和股價不升反降,企業發展似乎已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蘇泊爾2011年半年報顯示,其國內產品收入23億,國外收入11億。顯然,國內市場對蘇泊爾而言至關重要。家電行業分析師指出:“目前國內小家電更多在低端市場競爭,真正高端靠進口,主要在本土競爭。”
劉步塵稱:“中國小家電市場在2005年和2006年迅速成長起來。由于利潤高許多企業迅速進入小家電,行業快速膨脹之后盈利下降,整體成長緩慢,小家電企業日子明顯沒有前幾年好過。這幾年,小家電上市公司報表盈利狀況并不算好。小家電行業競爭激烈,不排除有個別企業為取得相對較好利潤,采取不正當做法。”
業內知名人士認為:“蘇泊爾被報道之后帶來的損失絕對比采用更好材料生產產品的損失更大,業績下滑在預計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拒不改正的蘇泊爾。SEB收購蘇泊爾之后,蘇泊爾反而發展減慢,出現危機事件增多,這是一個非常奇怪問題。蘇泊爾品牌形象受到傷害,投資者未來不看好,資本市場表現下降,對于蘇泊爾而言是全方位的損失。繼續下去,可能中國消費者要放棄蘇泊爾,而蘇泊爾失去中國市場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倒逼新國標升級
據第一財經(微博)日報消息,顯然一方面強調的是錳含量,而另一方面則強調的是錳析出量,就有分析稱蘇泊爾質量門事件可以助推不銹鋼炊具安全新國標進一步完善。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主要的不銹鋼炊具生產企業計劃近期與相關部門、協會碰頭,商討“新國標”如何理解與執行。
去年12月2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銹鋼制品(GB9684-2011)》發布實施。新國標對不銹鋼食具容器所用不銹鋼中鉻、鎳、鎘、砷等重金屬的遷移量(或稱“析出量”)做出了明確限定;但放寬了不銹鋼用材的限制,而且沒有對錳析出量進行限定。
“新國標”的出臺,使此前爭論了幾個月的蘇泊爾部分產品錳含量超標事件告一段落。沒想到,事情遠沒有結束。
今年2月16日晚,《焦點訪談》再度對蘇泊爾部分產品的質量進行質疑。主要依據是,“新國標”雖然放寬了不銹鋼用材的范圍,但是要求應該選用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材料。而國家不銹鋼板材標準(GB/T3280)規定,各種牌號不銹鋼的錳含量都必須在2%以內。哈爾濱工商局去年8月對蘇泊爾部分產品的檢測報告顯示,其錳含量超過8%,是國標的四倍。專家認為,錳攝入量過多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
蘇泊爾(002032.SZ)2月17日停牌,次日發布澄清公告,重申其產品金屬析出量符合國家標準中衛生理化指標的要求,并稱,目前發達國家中僅意大利對不銹鋼食具容器有錳析出量的限定標準;中國尚未制訂錳析出量的相關標準;蘇泊爾去年10月委托一家德國檢測機構對被質疑產品進行檢測,被檢產品錳析出量低于0.05毫克/公斤,符合意大利標準中關于錳析出量的要求;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毫克/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毫克/天。
顯然,一方強調的是“錳含量”,而另一方面強調的則是“錳析出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新國標”的衛生指標,蘇泊爾的產品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嚴格按照國家對不銹鋼牌號材質的要求,蘇泊爾部分產品的材質似乎又與之不符。因此,在國家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對此事還沒有定調之前,不便評價,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位人士還透露,國內主要的不銹鋼炊具生產企業計劃近期與國家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商討“新國標”如何理解、宣貫及執行的問題,以便業內企業對新國際“準確理解”,但“具體時間還沒確定”。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丁毅認為,一旦不銹鋼制品受到腐蝕,“錳析出量”與“錳含量”成正比;具體還得看溶解介質,如海水就比淡水的腐蝕性強。
但丁毅說,不銹鋼的牌號很多,如304不銹鋼錳含量小于或等于2%,而201、202這類不銹鋼的錳含量在5%~8%左右。因此,并不是所有不銹鋼的錳含量都低于2%。
丁毅認為,隨著新材料出現,新國標“衛生指標從嚴、材料范圍放寬”的做法是對的。
而上述行業人士認為,“新國標”放寬了不銹鋼用材范圍。但看似不生銹的不銹鋼炊具,錳含量超標行不行?對人體有沒有害?恐怕還需要各方面權威專家進行深入探討。
去年“新國標”頒布時,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食品安全標準處處長張旭東曾表示,衛生部歡迎有關單位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增加錳指標的立項建議。
如今,爭議再起,“新國標”如何進一步完善,讓人期待。(郭英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