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
如何防范克隆卡風險?
據銀行卡風險管理部門人士介紹,克隆卡和網上盜刷是銀行卡盜刷案件中比較常見的犯罪種類,都能造成持卡人卡未離身而資金不翼而飛的后果。
一般來說,如果持卡人能提供證據證明是因為銀行對ATM、門禁等管理不善,導致卡片在上述地方被克隆和盜刷,自己不存在過錯,則損失由銀行承擔;如果銀行有過失,持卡人也存在明顯的過失,則可能兩者各承擔部分損失。
銀行人士提醒稱,持卡人不要隨意把個人資料和卡片相關信息提供給陌生人,建議持卡人應定期更換密碼。一旦發現被盜刷,持卡人除了及時聯系銀行客服,對卡片進行控管,并辦理凍結、掛失或者換卡業務外,收集有關持卡人不在刷卡現場的證據也很重要,例如可以立即持真卡到就近銀行反映或向110報案。
對銀行卡盜刷案件,目前各地法院針對各方的過錯情況,分別作出不同判決。如果持卡人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本身無過錯,盜刷是由于信息被盜卡片被克隆,銀行本身又無法識別克隆卡,或者商家對差異簽名未作鑒別,法院一般會判銀行和商家全賠;如果持卡人用卡不慎導致信息泄露,而銀行、商家也存在明顯過失,一般會根據過錯程度判決三方分擔損失;如果持卡人無法銀行和商戶存在明顯過錯,而持卡人自身卻過錯明顯的,則可能會判持卡人承擔損失。
銀行卡安全操作小貼士
保護密碼
1.輸入密碼時用身體擋住。
2.不向任何人透露密碼。
3.如發現ATM插卡口、出鈔口、鍵盤等部位有被改裝的痕跡,應及時與銀行聯系。
保護卡片
1.不要隨便接受“熱心人”的幫助,被他人引開注意力時,應用手捂住插卡口,防范騙子將卡調包。
2.遇到ATM故障,應在原地撥打ATM屏幕上顯示的銀行服務電話,對ATM旁張貼的服務電話要謹慎識別。
保護卡號
1.不要隨手丟棄ATM取款單據,也不要向別人透露您的卡號。
2.不轉賬到陌生賬戶。
3.在任何情況下銀行都不會要求客戶將存款轉到指定賬戶,接到此類電話應及時舉報。
新聞鏈接
案例1
卡被盜刷證據不足
法院判銀行不賠
2010年7月,廈門梁女士將工資卡開戶銀行告上法院,訴稱2010年1月26日上午自己正在廈門上班時,銀行卡鎖在家中卻被人在浙江富陽市一家某銀行的ATM上盜刷,損失4044元。而自己一個月后查賬才發現,要求銀行賠償。幾個月來,富陽警方又無從破案,她只能將發卡行告上法庭。
法院判決:梁女士發現儲蓄卡金額異常與被取款之間的時間間隔較長,不能合理排除梁女士對銀行卡及密碼的管理不存在過錯。由于公安仍在偵查,而梁女士提交的證據尚不能證明款項是被他人用偽卡盜刷,也未能舉證證明銀行在支付款項時審核存在過錯,遂駁回訴訟請求。
案例2
5分鐘被“刷”走70萬
2011年3月27日晚上,廣州市民林先生在21時26分到30分短短5分鐘內,接連收到四條提醒短信,自己的銀行儲蓄卡完成了4筆16萬元到19萬元不等的消費,總金額700100元人民幣。
林先生表示,發生交易的全過程,他的銀行卡并未離身,而且也有朋友全程做伴。公安調查時發現,銀行提供的消費清單顯示,四筆共70萬余元的消費都是通過其他銀行的一個POS機完成,該POS機登記在廣州市站前路流花服飾批發市場一個叫“鵬飛服飾”的商鋪名下。然而,民警前往調查,卻沒能找到這個商鋪。也就是說,POS機登記的“鵬飛服飾”根本不存在。林先生與銀行方協商未果,訴至法院,此前該案在海珠法院開庭。法官進行了調解,雙方均表示可以調解,但林先生提出的條件是賠償本金的95%,而銀行則表示最多50%。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