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把錢存在銀行是最安全的。”3月5日,站在河北銀行石家莊開發區支行門口的李金平眉頭緊鎖,不停自言自語,“三百多萬,怎么就這樣不翼而飛了呢?”
令她不解的事發生在3月2日。李金平回憶稱,當天下午3時許,她登錄河北銀行網銀查詢賬戶余額,但吃驚的是,存款余額一欄所顯示的數字僅776.17元。而這張銀行卡在2月27日尚有309余萬元存款,其間也未發生存取款、轉賬等任何操作。
慌亂之余,李金平隨即與河北銀行總行取得聯系,并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石家莊市公安部門已成立專案組。
巨額交易
事發當天下午,李金平前往河北銀行總行,查詢銀行卡交易記錄。
她提供給記者的一份交易清單顯示,3月2日13點19分至14點47分,不到90分鐘時間內,該銀行卡賬戶連續發生16筆交易,合計轉出3093605元。其中8筆為POS機消費,共計3076089元,8筆為ATM機自助取款,共計17500元,另有8筆因取款產生的手續費用,共16元。
這份清單并未注明交易發生的地點。李金平稱,河北銀行向其表示,這24筆交易發生在深圳和南昌兩個城市。“只有一張卡,而且一直在我手上,怎么會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刷卡呢?”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這張銀行卡的實際使用者,李金平卻并非儲戶本人。經本報記者了解,此卡的開戶人姓名為“劉榮秀”。劉榮秀的兒子田某為河北省石家莊市太行花崗巖防腐裝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金平則是公司會計。
對于這一情況,李金平并不避諱。她表示,該卡2009年開戶后一直由她代為管理。
李金平稱,自己跟隨劉榮秀一家做生意多年,深受信任,且這張銀行卡的主要用途是處理公司流動資金,由她管理并無不妥。劉榮秀的丈夫田某亦稱,李金平是除其家人外唯一知道銀行卡賬號及密碼的人。
3月6日,河北銀行法律合規部總經理助理杜永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河北銀行已派專人跟隨警方前往深圳、南昌兩地配合調查。
杜永兵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這16筆異地交易所涉及的銀行為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以及江西省農村信用社。但交易地點具體在何處,還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對于移動POS機而言,我們目前查詢到的交易地址只是開戶行地址,實際交易地點可能在其他地方。”
雙方各執一詞
對于此案的責任歸屬,儲戶和銀行各執一詞。
李金平稱,銀行卡和U盾始終由其保管,從未給他人使用過,巨額連續交易發生期間,銀行卡和U盾也始終在自己身邊。她認為,銀行未能有效保障存款安全,應為這次事件承擔全部責任。
事發后,李金平、劉榮秀及其親屬多次與河北銀行交涉,要求銀行無條件賠付存款,但被后者屢次拒絕,雙方互不相讓。
杜永兵對記者表示,銀行與持卡人簽署開戶協議時,已經明確要求持卡人保管好自己的信息及密碼,不要將卡交由他人使用,在無法確定此卡密碼是否泄露的情況下,儲戶沒有理由要求銀行承擔責任。
“不能排除銀行卡因為密碼泄露而被人復制盜刷的可能性。”杜永兵說。
杜永兵表示,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在ATM機上安裝機器就可以獲取銀行卡的安全碼和客戶基本信息,同時在ATM機上安裝攝像頭,用以拍攝儲戶輸入的支付密碼。“犯罪分子可以繞過銀行對銀行卡進行復制,這樣的風險我們是無法控制的。”
一位河北銀行內部人士則認為,案發之前,這張銀行卡的交易情況有些異常。
交易清單顯示,截至2月20日,該卡存款余額僅109758.42元,此后數日沒有發生交易。2月27日,該卡發生7筆交易,第一筆交易轉出94381.17元,交易方式為“匯兌”,隨后6筆均為轉入交易,合計轉入300萬元整,交易方式為“行內轉帳”。“一下子轉進來這么多錢,沒過幾天就被人取走了,實在有些蹊蹺。”上述人士稱。
河北銀行內部認為,該卡于3月2日發生的多筆交易,驗證密碼環節均為1次成功,說明交易者應對密碼非常熟悉。考慮到該卡長期由李金平代為使用,不能排除密碼泄露甚至有意詐騙的可能性。
不過,杜永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述內部意見只是該行部分人員對案件情況做出的假設性分析,并不代表銀行整體立場。“如果經過公安偵查,確實是我行原因導致客戶資金受損,我們肯定依法依據程序進行賠付,絕不拖延。”
李金平則堅稱,銀行卡和密碼一直由其保管,從未發生過銀行卡被盜或密碼丟失情況。“一定是銀行內部有問題。”
石家莊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案目前已被定性為重大刑事案件,目前警方正在全力偵破,但案情具體細節目前尚不便向外界披露。
已有2600000條與銀行卡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