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建東 北京報道
自今年3月起,起亞汽車將在美國市場召回約14.5萬輛汽車,召回原因是這些車輛的安全氣囊存在故障隱患。
這已不是現代起亞第一次因為安全氣囊的問題在北美進行召回。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3月,現代汽車向美國公路安全管理局遞交報告,在美國分兩批召回了共計284480輛現代伊蘭特轎車,召回原因是該車型安全氣囊可能存在故障;而2011年9月,現代汽車又接連在美國召回了205233輛2007-2008年生產的圣達菲與維拉克斯SUV,召回原因同樣為車輛的前安全氣囊在必要時不能展開。
由于安全氣囊與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而跨國車企在主要零部件的標準和規范制定上均是全球統一,因此這些召回在中國市場上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全氣囊在必要時不能彈開的問題在中國消費者身上也屢有出現,而北京現代卻從未對此采取過任何公開措施。
一場令人心驚的交通事故
回想起去年6月堂哥的那起交通事故及之后的維權經歷,電話另一端的寧一幾次哽咽出聲。
據寧一介紹,2011年6月,她的堂哥寧方君駕駛著一輛僅購入兩年的北京現代悅動轎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當時,哥哥的車剛剛做完保養沒有幾天!睂幰徽f,但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寧方君在回家路上發生了一起重大的單車交通事故。
“當時,交警在勘察事故現場中發現,事故車輛上的三個輪胎已經爆裂,整個車頭部位也被全部撞爛,但在這種萬分緊急的狀況下,車上安全氣囊卻未彈出,所以哥哥頭部也因受到了重傷而當場死亡!睂幰换貞浾f。
據寧一介紹,事故發生后,當地交通事故處理科和保險公司理賠專員在勘察事故現場時,均對汽車安全氣囊沒有彈出的問題表示了質疑。也正因此,他們一家人開始懷著對安全氣囊的疑問多次找到北京現代當地經銷商討要說法。
“經過反復協商,半個月后,北京現代給我們出了一份說明,說安全氣囊未彈出是因為事故發生時沒有撞到點上,與質量無關。”寧一說,而對于北京現代售后服務部作出的這份分析鑒定,她卻并不認同,“自己給自己的產品作質量鑒定,能說自己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嗎?”生產企業自行鑒定,其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令寧一難以信服。
隨后,事態的發展開始步入非理性化,據寧一介紹,當寧一一家人再度前往北京現代的4S店進行溝通時,“4S店的人以商量事情為由將家里的男性都叫了出去,然后沖進一幫人對我們幾個剩下的女性進行了辱罵和毆打,我哥哥的母親更是被踹了一腳,最后被送進醫院治療!
由于維權過程艱難,而北京現代方面始終表現強勢,因此寧一表示,現在雙方已處于僵持階段。
中美消費者待遇大不同
碰到氣囊問題的并不止是寧一一個,就在本月初,國內某著名汽車論壇上也有數個反映悅動安全氣囊的帖子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我們是買了車出了事以后才發現消費者太弱勢了!币晃灰驉倓榆囆桶l生碰撞時安全氣囊沒有彈出而痛失親人的消費者在電話中對《華夏時報》記者說,“連交警都認為我們的車子在出事的時候安全氣囊沒有彈開是不合常理的,但北京現代卻認為這僅僅是碰撞角度和碰撞位置不對造成的!
上述消費者說,由于無法認可北京現代給出的事故說明,他們一家人已經與北京現代之間展開了一場長達數月的維權戰役。而更令車主們感到納悶的是,同樣是氣囊問題,現代在美國進行了數輪召回,為什么在中國市場就一直沒有舉動?
一位在合資企業就職多年的工程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按照跨國車企通常的做法,除去一些必須要進行本土化改造的設備及零部件外,跨國車企的全球車型在絕大部分零部件設計上都會采用全球統一的標準和尺寸。也正因此,對于很多召回事件而言,如果某款車型在國外市場有過召回記錄,那么在中國市場也應該考慮召回。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2011年在美國召回的2007-2009年安全氣囊存在質量缺陷的伊蘭特,在國內市場的對應車型正是2008年起進入中國的悅動車型。而對于安全氣囊的召回為何中美有別的問題,記者致電北京現代相關負責人,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宋健認為,由于駕駛員在事故過程中,不可能去專門找準所謂的能令安全氣囊彈出的正確位置和角度,所以“所謂安全氣囊彈出需要一定角度的說法站不住腳。應該是,只要汽車達到一定速度和力度的碰撞時,安全氣囊便應該彈出!
“而且安全氣囊的問題事關人命,消費者在用車過程中很少會使用到安全氣囊,所以不應該等到問題大規模爆發的時候才考慮召回。”宋健說,“我認為,如果某廠商因為安全氣囊故障在國外進行過召回,那么在國內,哪怕只出現過一次類似或相同案例,便應該進行大規模召回!
現有法律存空白
事實上,中美消費者有別的還不僅僅是北京現代。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全球汽車巨頭數十次召回事件中,中國幾乎總被擋在門外。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何屢未獲得切實保障?專家認為,這反映出中國在相關法律體系上的不完善和職能履行的欠缺。
“我們和北京現代發生糾紛后,也曾想過要找個第三方鑒定機構來討個明白。”寧一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但咨詢過后發現,目前我們國家根本就沒有完全獨立的第三方鑒定。而且,現在能做鑒定措施那些機構收費也很高,完全超出了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所以我們只能聽從北京現代自己出具的那份鑒定報告。”
對此,中國3·15法律網CEO郝慶豐建議,在現階段,當消費者和汽車企業出現糾紛時,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讓汽車企業證明自己沒有質量問題,否則必將承擔相應責任。
“一輛車出了事故,到底有沒有質量問題,交管部門都有特別詳盡的事故記錄,保險公司也有很多索賠數據,二者綜合一分析就可得出結果。但是,目前這些數據都作為機密不向社會公開,甚至花錢買都買不到。我認為,這些數據應該向全社會公開,政府部門應該把這件事情提到議事日程上,只有這樣消費者才有靠山,政府有了標準,消費者才能談到自己的維權問題,才能談到自己舉證的問題!焙聭c豐說。
已有380000條與北京現代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