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代工公司老板揭出驚人內幕:各國規定產品在哪個國家最終成為成品,哪個國家就是“產地國”。奢侈品界目前有潛規則:“大牌”們在代工國完成大部分加工后將其運回國內,最后步驟在本國完成,這樣的產品可以堂而皇之地標注為“品牌發源地制造”。
該人稱,涉案的羽絨服很可能是“潛規則”的產物,出事或因“某個環節出了紕漏”。
對此,律師炮轟這些奢侈品牌的做法和達芬奇家居別無二致,屬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記者調查
芬迪國貿店 “保加利亞產”不少見
訴訟過程中,芬迪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生產及銷售情況說明》。芬迪在說明中承認:“涉案服裝系芬迪意大利公司(FENDI SRL)委托保加利亞的生產商進行生產,后由保加利亞的生產商將服裝寄回意大利,由FENDI SRL統一發貨給我公司。”
芬迪公司堅稱,之所以衣服上的中文標簽標注了“意大利”,是因為芬迪意大利公司傳過來的信息就是“產地意大利”。
芬迪公司的律師還提交給法院一份《產品情況說明》。從隨附的清單里記者發現,2010年11月,僅芬迪國貿店就銷售過“保加利亞生產”的秋冬季服裝21款,“羅馬尼亞生產”的秋冬季服裝1款。
記者注意到,隨附單還披露,在該店銷售的“2011年春夏季商品”中,包括羅馬尼亞產服裝2款,烏克蘭產服裝4款,而皮件則全部產自中國。
芬迪公司還向法院提供了進口貨物報關單。其中顯示,和涉案羽絨服同批進入中國的,有154件服裝。
廣告均稱“意大利” 找不到代工信息
在網上,記者找不到任何關于芬迪商品屬于他國代工的新聞或消息。能找到的,都是“來自意大利的極盡奢華”、“ FENDI意大利之旅”、“說到FENDI芬迪,能想到的是意大利的浪漫街景”這樣的廣告語和品牌介紹。
位于北京的芬迪專賣店,只有芬迪國貿店和芬迪新光天地店兩家。記者探訪發現,兩家店內,記者查看過的服裝標簽,產地全部為意大利。
國貿店一位男售貨員很確定地告訴記者,芬迪所賣的針織品和皮草,原產地都是意大利。當記者特意問到羽絨服時,他表示也全部是意大利產的。
這時,一位女售貨員聽到記者與男店員的對話后立即走過來,稱“羽絨服確實有部分不是意大利產的”。
記者還采訪了芬迪位于意大利羅馬的旗艦店。該店負責媒體接待的員工聽到來自中國的致電詢問產地事宜,堅稱意大利有很多工廠,至少在意大利生產的芬迪都是“意大利原產”,她沒聽說過“保加利亞產”的芬迪。
記者試圖要芬迪總部的電話,但被拒絕,要求郵件聯系。但采訪郵件發出后,至今未得到回復。
業內揭秘
產品大部分國外代工 回國就“安個拉鏈”
芬迪公司《生產及銷售情況說明》中提及的細節讓記者產生疑問:服裝由保加利亞生產,按常理說直接從保加利亞銷往第三國的物流成本最低,為何非要先運回意大利國內再外銷。
就此,記者采訪了某服裝代工公司老板陳軍(化名)。他向記者披露了一個驚人內幕:
陳軍透露,目前,很多世界級的奢侈品品牌,其中相當一部分產品不是本國生產的,而是由一些勞動力低廉的國家代工的。
他告訴記者一個流行于這些“大牌”之間的“潛規則”:按照各國的規定,產品在哪個國家完成了最后一個加工步驟,最終成為成品,哪個國家就是“產地國”。因此,“大牌”們便鉆這個空子,他們把材料運送到代工國,完成產品加工的大部分步驟后,再將“半成品”運回國內,將最后一小部分加工步驟在本國完成。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原產地還是“大牌”所在的國家。
“打個比方,一個意大利品牌服裝,它可以在保加利亞完成大部分加工步驟,就剩下扣子不釘,拉鏈不裝,之后將‘半成品’運回意大利,讓工人把扣子釘上,拉鏈裝上。”陳軍說,“這套服裝在意大利工人手里徹底‘完活’后,它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時,原產地可以堂而皇之標注為‘意大利’,而這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不算是虛標、錯標。”
代工“半成品”
運回國更省關稅
這種特殊的加工方式, “大牌” 自然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陳軍說,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產品能得以標注一個好聽的“產地國”;另一方面,將代工后的產品運回國內,還能節省關稅。
他解釋說,在沒有完成最后生產步驟、未加商標的情況下,代工后的產品只能算是“半成品”,“半成品”的成本難以核定,因此將其運回本國的關稅要比運回成品的關稅低得多。
陳軍告訴記者,“大牌”們對外也有很多說辭,比如,雖然只差縫個拉鏈,但它可以說代工國的機械工藝達不到要求,只有本國的機械工藝才能達到標準;還比如說,本國工人的手工工匠有著‘世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技術,代工國的工人水平比不了。
是不是代工產品
消費者難以識別
陳軍還向記者透露,很多著名奢侈品品牌的牛仔褲,其實主要的加工步驟是在土耳其完成的。因為土耳其的牛仔褲面料是全世界最好的,一般的大牌牛仔褲的面料都使用土耳其的,因此在土耳其代工能節約成本。
“但通過上述潛規則,最后回國裝個拉鏈,產地就變成意大利等大牌所在國了。這一點,相當多的奢侈品愛好者是不知道的。”他說。
他說,雖然是產品代工,但由于目前各國的生產工藝、工人技能都在不斷提高,一件從始至終由意大利工人生產出來的服裝,和一件由中國、越南等代工國完成主要加工步驟的服裝,消費者一般是看不出來差別的。
“只有個別特別高端的東西,由于機械工藝要求特殊,對工匠技能也有特殊的要求,只能在意大利等大牌所在國生產。”他說。
盡管陳軍表示,“無論奢侈品在哪兒生產,制造出來的產品質量都幾乎一樣,消費者更應該認同的是品牌、用料、設計等產品附加值”,但他也承認,對于那些“大牌”來說,上述潛規則是不情愿讓消費者知道的,代工問題是很保密的。
“我曾經在國內到處打聽一個著名品牌的代工工廠在哪兒,但根本打聽不到,這個品牌的公司拒絕透露。”他說。
記者追訪
●芬迪公司
稱法院已作判決
不解釋代工問題
就產品代工問題,記者致電中國的芬迪公司。負責媒體接待的員工表示,在法院已經判決的情況下,芬迪沒必要再做更多說明,但保留解釋的權利。
該人說,芬迪一直以來秉承的理念,是低調做生意。
●律師炮轟
芬迪等大牌可謂是“洋達芬奇”
陳旭明律師表示,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特點就是要買就買“正宗貨”。
“消費者選擇你,正是考慮了產地這個附加值。如果產地不是意大利這些品牌發源地,而是其他國家,當初孫先生說不定扭頭就走。現在你在這個問題上欺騙我了,沒有滿足我在附加值上的需求,作為消費者當然有怨氣!”他說。
對于奢侈大牌利用上述潛規則的“合法”一說,陳旭明則并不認同,他表示:“這種做法,其實和達芬奇家具在保稅區‘一日游’的做法沒有實質區別!兩者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陳律師表示,相對來說,達芬奇的做法還節約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售價。嚴格來說人家達芬奇也沒有嚴重違法之處,但在國內遭受了那么猛烈的炮轟,這些奢侈大牌用同樣的潛規則欺騙中國消費者,理應遭到更強烈的炮轟!”
●新聞鏈接
達芬奇家居事件曝光后,達芬奇家居官方承認,其代理的“湯瑪斯”美式家具確實存在部分產品在中國生產并通過上海保稅區進口至中國的情形,即保稅區“一日游”交易模式。
達芬奇家居新聞發言人說,如果將生產好的產品出口至美國后再運回中國,成本很高。采用這種模式,可以節省巨額物流成本,從而使售價降低,使消費者得到實惠。
文/ 記者 付中 閆新紅
實習生毛占宇
已有3300000條與奢侈品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