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青斑魚,每斤價格50多元,是北京最大的海鮮市場“京深海鮮”里一種常見的海魚。每天有四五千斤的青斑魚從山東等地運到這里,再從市場分銷到城區以及北方的海鮮市場和銷售點,最后到了餐桌。令人吃驚的是這些青斑魚從運輸車上卸下來之前竟接受了麻醉催眠。
鄧寶乾是方莊一家餐館的采購員,常到京深海鮮市場采購活魚。他爆料,曾多次看到有人卸貨之前往水里倒不明液體。
近日,記者在京深海鮮市場等來一輛運青斑魚的貨車。運到市場,工人們先往水箱里倒不明液體,10多分鐘后,工人們才開始拿大網往外卸魚。
記者撿起工人丟棄的黑色小瓶,其包裝上寫著丁香油水門汀的字樣,并注有國食藥監械(準)字等字樣。
記者看到,之前被撈出來的魚還有一些在網兜里蹦跳,后撈下車的魚則十分老實。
在與工人交談中,他們說,先下車的魚“沒有麻醉好”,后面的魚“麻醉到位了”。
“麻醉”過的魚剛被卸到水池時顯得有些遲鈍,一兩分鐘過去后它們才慢慢“醒來”。
采訪中,記者登上了一輛運送活魚的車上,找到了醉魚用的藥。該藥物10瓶一盒,每瓶20毫升,其說明書上介紹適用范圍用于窩溝的暫時封閉,以及間接蓋髓,主要成分是氧化鋅、丁香酚和松香。
中國醫科大學的董文教授介紹,“丁香油水門汀”是口腔齒類疾病在治療中用于“暫封性充填材料”的藥物,起安撫、鎮痛作用,每次用量很少。如超劑量使用,人體短期會出現暈眩、惡心,但其是否有長期影響則不詳。
現場卸魚的工人告訴記者,青斑魚是海魚,由于海魚好動,在卸貨和運輸中常常因亂蹦受傷,受傷的魚賣相不好并且不易存活,但麻醉之后再撈魚就能避免這些情況。
據來自河北黃驊市的水產經銷戶張寶存介紹,以前水產品在長途運輸過程中,都是采用加氧運輸的辦法。
但加氧運輸成本高,于是,現在運輸和裝卸鮮活魚均采取給魚灑“丁香油水門汀”,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避免活魚受傷。至于加多少,魚商們并沒有標準,完全憑經驗。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羅云波介紹,除了國家公布的食品添加劑名錄內的規定添加劑以外,其余藥品和添加劑均不可以用于食品中。記者查詢食品添加劑名錄,并未發現有“丁香油水門汀”一項。
中國漁政指揮中心則表示,雖然目前在運輸環節中采取麻醉等其他化學方法暫時沒有相關規定,但他們會對此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