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牛其昌 聊城報道
19日,經濟導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聊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通告,由于生源緊缺,少數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利用虛假廣告等不正當手段籠絡生源,欺騙學生及家長;還有一些民辦職業學校連續幾年沒有招生,已經名存實亡。鑒于上述情況,取消包括聊城市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聊城市飲食服務廚師職業培訓學校在內的5所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辦學資格。
“參加崗前培訓班,就能保證安排去某某銀行工作。”“只要參加學校培訓3個月,就能安排去某某國企上班,并繳納五險一金。”……隨著“就業難”加劇,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正面臨生源萎縮。導報記者注意到,許多民辦培訓學校都對外打出“保證高薪就業”的口號,吸引學歷較低的待業人員前往學習,一些學校借此一次性收取高達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培訓費”,另有一些學校則由于長期招生困難而成了“空殼學校”。種種亂象折射出當前民辦職業學校的生存困境。
20日,導報記者前往聊城職業培訓市場進行探訪。
職業學校變身中介
據聊城市人社局提供的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的注冊地址,經過一番波折,導報記者來到位于振興西路的星光一號樓7樓,發現除了一塊不起眼的門牌寫著“聊城市新世紀電腦學校”外,學校早已人去樓空,甚至連附近的居民也不清楚這里曾經辦過一所學校。
隨后導報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撥通了新世紀培訓學校校長潘洪恩的電話,他警惕地詢問導報記者的真實身份,并表示公司的地址已經搬到聊城市第八中學對面,想來的話得等到第二天。
“雖然取消了學校的辦學資格,可是我們向學校交的錢還是要不回來,學生家長是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得知新世紀培訓學校被取消了辦學資格,學生家長楊汝珍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她一邊嘆著氣,一邊反復向導報記者抱怨說,現在省內很多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就是打著“安排高薪就業”的幌子坑害學生家長,不管交多少錢,最后都得不到宣傳上所說的好工作。
楊汝珍是聊城市冠縣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去年9月份,正為兒子王剛賦閑在家而焦慮的她,無意間從報紙上看到關于聊城市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崗前培訓班廣告。
“當時的廣告我還留著,你看,上面說只要參加他們學校的短期崗前培訓班,入學就能跟冠縣圣航節能電力廠簽訂勞動合同,實習期的工資在1000元左右,正式錄用后會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而且還給繳納五險一金以及享受福利分房的待遇。”楊汝珍指著聊城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刊發在當地報紙上的一則廣告說,她當時就是輕信了這則廣告才上了當。“別看宣傳得這么好,等交上錢之后才發現,上述電廠到現在都沒建成,孩子的工作至今也沒有著落。”
談及學校所教授的課程,學生王剛告訴導報記者,他們班一共有20多個學生,每天只上一節課,所教授的都是最基本的電路知識。不僅如此,學校也根本談不上管理,甚至一開始就有學校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學不學不要緊,等到5月份上班就行。
河北省邯鄲市的申先生和楊汝珍一樣,由于輕信了當地職業中介機構的“忽悠”,把侄女送到新世紀學校接受短期崗前培訓。他告訴導報記者,“去年9月份,加上查體費一共給新世紀培訓學校繳納了1.54萬元錢,協議規定今年五一前后孩子將被安排到冠縣圣航節能電廠工作,可是后來得知不但電廠沒建成,學校還變卦稱需要再繳納2.6萬元‘入股金’才能安排孩子工作。這下我們這些家長覺得更不靠譜了,電廠都沒建成,以后發展怎么樣誰也不清楚,交錢進去之后能像宣傳的一樣好?”申先生質疑道。
楊汝珍直言,1.54萬元錢對于他們這樣的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小數目,即使學校扣除這一段時間的培訓費,也應當把高額的介紹費退還給他們。
采訪中導報記者發現,濟南市確實有一家“山東圣航節能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姜女士向導報記者證實,2010年公司的確計劃在冠縣籌劃建設節能電廠的項目,但是由于資金等問題最終沒有建成,目前廠址已經轉移到南方某地。
“前年,我們確實正式委托過聊城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為我們招聘‘股份制工人’,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成功,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已與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解除了一切關系,目前該學校打著我們公司的旗號進行招生肯定屬于虛假宣傳。”姜女士說。
21日一早,導報記者來到聊城市第八中學對面不起眼的一個小區,墻上破爛不堪的宣傳廣告提醒導報記者,學校的辦公地點就在這棟居民樓里。不過,導報記者卻又一次吃了“閉門羹”,再次撥打潘洪恩的電話時已處于關機狀態。附近的居民說,這個地方只有晚上才有幾個學生來上自習,具體是所怎樣的學校不太清楚。
“估計是又換地方了,這種學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經常的事情。”申先生有些氣憤地說,“據我所知,去年的確是安排7個人去了濰坊的一家工廠,可是那種待遇遠遠比不上宣傳得那么好,每個月1000多塊錢的工資去哪家企業不一樣?根本不需要花這么多錢。這個學校無非是知道一點招聘信息,就打著學校的幌子當起了職業中介。”
虛假宣傳為攬生源
當晚,導報記者終于撥通了潘洪恩的電話,對于打著“保證高薪就業”幌子吸引待業人員前往參加崗前培訓一事,他表示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沒有安排進去,其他的都已經順利就業。而對于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擔任職業中介的做法,他表示自己不愿多說,為了保證生源,這只是業內的潛規則,很多培訓學校都如此宣傳。
針對此事,聊城市人社局培訓就業科黃姓負責人表示,他們就是根據幾位家長的舉報,對新世紀培訓學校展開了調查,發現確有此事存在,因此取消了其辦學資格。
他表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條例》,不允許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擔任職業中介,這不僅是超范圍經營,同時還存有虛假宣傳、欺騙學生及家長的行為。而除新世紀培訓學校之外的其他4所學校是由于長時間沒有審證所以被取締。”
談及下一步如何幫助受騙家長維權,黃姓負責人說,在協商不成的前提下,人社局既然已經取消了這所學校的辦學資格,就不再負責家長的維權,只能由受害人自己通過法律程序進行維權。
聊城市飲食服務廚師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高俊閣表示,生源問題才是造成虛假宣傳的根源。他的學校一年前就因為生源少而不得不停止招生,激烈的生源大戰將招生的成本不斷推高,學校不堪重負,這一問題也是目前擺在許多職業培訓學校面前的最大難題,一旦缺少生源,學校就會有倒閉的風險。
據了解,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渠道:一靠股東自掏腰包,二靠銀行貸款,三靠學費收入。在股東自有資金投入不足、銀行貸款有限的情況下,學費收入成為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重要資金來源,生源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學校能否繼續辦下去。
近年來隨著濟南、青島等地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興起,職業培訓教育市場呈現“馬太效應”,教育資源本來就不發達的聊城市民辦職業培訓市場面臨更加嚴重的生源緊缺、資金不足的困境。為解決生源危機,一些資質較差的學校索性充當起職業中介的角色,一邊利用所謂“提供高薪就業機會”的幌子吸引生源,一邊聯系各地市急需用工的企業,聯系成功之后就轉手將學生“倒賣”掉。加之監管部門對于職業培訓學校審批和監管上的疏忽,致使虛假宣傳成為該行業的潛規則。
截至導報記者發稿時,聊城市新世紀職業培訓學校的網站主頁仍能夠正常瀏覽,“入學簽訂就業協議,確保每位學員高薪就業”的標題依舊在閃爍,諸如“高速收費員班”、“航空售票員班”、“電廠技術人員班”、“工商銀行票據處理人員”等虛假招生廣告仍未刪除。以“工商銀行票據處理人員”職位為例,其宣傳轉正后工資在1500元/月-2000元/月左右(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并提供工作餐及住宿,按國家規定繳納五險一金,簽訂勞動合同,其對這一崗位的要求僅僅是中專學歷。
已有25000條與虛假宣傳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