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文(杭州龍洞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這里面好多灰呀,什么的。
記者:現在蒼蠅還少點,估計夏天。
姚克文(杭州龍洞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夏天也是這樣的,蒼蠅一到夏天比較多。
記者:是啊。
在超達公司的曬場我們看到,緊鄰公路邊場門口的兩片空地上,曬的是大片的陳皮和杏干,而陳皮的旁邊晾曬的則是一床棉被。對于混在蜜餞里的蒼蠅、蜜蜂和垃圾,工人告訴我們,他們有辦法處理。
工人(杭州超達食品有限公司):蒼蠅多不要緊的,要掉下去的,包裝的時候揀掉了。
在浙江余杭塘棲鎮的大小超市,記者聽到了這樣一種說法。
超市工作人員:蜜餞很不好賣。
超市工作人員:本地人反而不吃的。
記者:為什么本地人不吃蜜餞?
超市工作人員:不知道,有可能他們了解。了解了,就不吃了。這邊產什么,肯定不吃什么。外地人在這吃都很少很少的。
記者:本地人都不吃這個蜜餞。
劉戈:監管在整個檢測過程中形同虛設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的記者拿到了這些產品,到質監部門去檢驗,甜味劑、防腐劑,這些指標基本上都超標。甜味劑比白糖的甜度要甜得多,它在我們的食品添加劑里頭是可以使用的,但是應該在一定的標準下使用,尤其是防腐劑。因為甜味素加太多了以后,口味會發生變化,但是防腐劑加多了,我們的嘴和舌頭是感受不出來的。
80年代,國家曾經制定了一個比較寬松的標準,就是二氧化硫殘留量可以達到2%到在2003年的時候,國家標準進行了一個改變,把它改變成了0.05%,但是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如果要是不加那么多的焦亞硫酸鈉,那么最后它就容易腐爛、發霉,所以必須要加那么多。后來經過協調,最后又變成了0.35%,但是0.35%這個標準,很多企業都達不到,所以在蜜餞生產企業里頭已經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就是它長期在國內的各種食品里面,它的食品檢驗的通過率是最低的,常年是40%、50%。在他去檢測的過程中,我們看他是拿著單獨制作的樣品給質監部門檢測的。如果這樣,那他顯然是用的兩種配方,那么在通過檢測的檢測報告里,根本和流入市場里的完全是兩件事情,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監管實際上是虛設的。
馬光遠:這些企業積累了很多跟質檢部門作斗爭的經驗
(《今日觀察》評論員)
甜味劑的甜度是蔗糖的30到40倍,但是它的成本又非常的低。所以對他們來講,如果要使用蔗糖,那么成本就很高,所以這個就是隨意的添加,讓你感覺到甜,好吃。按照我們的《食品衛生法》,或者是按照蜜餞生產的衛生標準、檢測的流程等等,不管你每年抽檢多少次,但是這個檢查的項目應該叫抽檢,而不是叫送檢。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廠家自己挑出一些好的、合格的產品去送檢。我們看到這里面非常有意思,第一是每一次檢查的時候,你自己選擇樣品送檢,如果自己拿著樣品去檢查,還拿著不合格的去,那除非你腦子進水了。第二,在整個檢查的過程中,它僅僅是檢查有沒有細菌超標,別的什么項目不做檢查,交2000塊錢就可以。那么這些企業有了多年的實戰經驗,積累了很多跟質檢部門作斗爭的經驗。比如他會設兩個廠,一個廠就是專門用來應付檢查的,是樣板工廠,叫樣板間,真正生產的是另外一個廠。
如果質檢部門到這么一個骯臟的地方去抽檢,那他根本不用抽檢,不用任何技術手段,一看就知道這是不合格的。事實上,對于蜜餞行業本身來說,它大多數情況下采用的是傳統工藝,比如我們看到的晾,曬,烘干等等,要采取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現在很多廠家都做不到,因為這個行業本身的產業集中度是非常低的。現在有很多女孩子喜歡吃蜜餞,但你讓她說哪一個蜜餞的品牌比較不錯,她很難告訴我們,為什么?因為還沒有一個好的品牌。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是廠家比較多、行業集中度比較多;再一個制造工藝本身處在一個傳統階段的情況下,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目前這個情況。
范志紅:衛生不合格的食品會帶來多方面的健康風險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理事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果脯一般含糖要到60%以上,所以它是一種經典的高糖食品,那么經過長時間的熬制,它的維生素的破壞非常嚴重,再加上為了能保持比較好看的顏色,有時候必須要加一些漂白劑或者是色素,那要加入像亞硫酸鹽之類的,或者是直接用二氧化硫熏,非常容易過量。
這樣的食品,我們都知道它吃多了對健康沒有什么明顯的好處,甚至因為糖過量,會給我們帶來多方面的健康風險,現在再加上添加劑的使用超標,衛生不合格,它的風險就會更大。所以我們對自己的食物選擇,要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不太利于健康的食品,哪怕它很安全,哪怕它什么都不超標,我們都不應該多吃。如果你天天吃,大量吃,那么超標一點,可能你將來受害的機會比較大,它是日積月累才能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通過控制自己的食物選擇,控制我們吃這些不健康食品的量,就可以盡量減少自己受害的機會,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在正規的地方去買。
竹立家:政府部門必須加大查處和懲處力度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包括中介組織,包括一些慈善機構,它的行為不是很規范,有條例不依,這樣的現象非常多,也非常嚴重,那么誰來查處呢?就是政府相關的執法部門來查處,首先就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必須負起責任來,對這些違法現象,有法不依現象,對于打著公益的旗號,騙錢勾當的現象,必須加大查處和懲處力度,只有這樣這些人才能收斂。
劉戈:監管部門的放任將毀掉地方名優特產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其實類似的事情有一個共同規律,就是很多都是地方名優特產品。這種現象之所以最后能泛濫到這種程度,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地方的監管部門相對以一種保護地方名優特產的態度,實際上最后把整個行業都毀掉了,時間長了,現在的結果就是,很長時間這樣一個地方的名特優產品會緩不過勁來。
馬光遠:讓呼吁堵塞監管漏洞的聲音不再無力
(《今日觀察》評論員)
第一,在整個的生產環節,這種小,亂,臟的現象要改變;第二,保護食品安全的守護神監管部門要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呼吁了很多年,我們每一次做食品安全的節目,我們總是說監管漏洞,那么我們真的不希望,下一次再做這樣節目的時候,每一次提建議,都是很無力,很蒼白的講要堵塞監管漏洞。如果我們有了法規,有了標準以后,而沒有人去執行,那就得有問責機制。我們現在的食品安全里,事實上有很多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我們刑法最高有死刑,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問責機制。
- 1
- 2
- 3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