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資料照片)
自從4月初媒體報道京滬兩地月嫂傭金最高已超過15000元,“天價月嫂”一躍成為輿論的熱門話題。有網友大呼“養個孩子也要命”,也有人認為月嫂工作辛勞,勞有所值。
根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上發布的《2010年北京市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與企業人工成本狀況》,月嫂工資的綜合價位平均數為每人每月2141元。其中,高級技師工資高位數為3100元,平均數為2833元,在家政服務業的11個專項工種中均位列第一。盡管如此,從去年開始,月嫂們的實際工資已遠遠高于指導價位。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發布2011年北京市行業工資指導線的通知》稱,2011年共對14個行業發布行業工資指導線。家政服務業未被包括在其中。
雇主:月嫂價格應取決于專業程度
才做母親不久的康曉(化名)發微博說:“其實月嫂的工作是超高強度的。” 康曉在產前通過北京愛貝佳月嫂母嬰護理中心請到了來自河北的項阿姨。項阿姨今年43歲,她將照顧康曉和寶寶一連26天,傭金為7600元。
康曉介紹,項阿姨在家做的事情雖然瑣碎,但量卻不少——她負責給嬰兒喂奶粉、拍嗝、哄睡覺、洗澡、游泳、護理臍帶、做被動操等等。在她看來,項阿姨做得還“比較專業”。另外,項阿姨還為她做月子餐,幫助她擦洗身體、洗衣服、觀察傷口情況、處理惡露。
對于月嫂,康曉覺得價格的確不低,但7000到10000元都還能接受,“只要月嫂夠專業,就值得這個價格。”
另一位新媽媽韓京京(化名)雖然請了月嫂,但她原來認為,只要產后家里人手足夠、有經驗,就沒必要再請月嫂,是丈夫一直主張請個月嫂幫忙照顧母子倆。去年3月,就在產后第二天,她們家通過家政服務公司,在醫院“面試”了來自河北唐山的月嫂李麗萍。
韓京京當時支付的傭金是4500元。月嫂工作26天,每周休息一天。遇到節假日,工資按原先的三倍算。隨后,月嫂的傭金一路高漲,大都在5000左右。她認為,如果價錢太貴,就不必要請了。
韓京京覺得,“現在看,月嫂還是請對了。”40歲的李麗萍話雖不多,但踏實能干,給嬰兒洗澡、按摩,幫助產婦擦身體、按摩乳房、洗衣服、做月子餐,顯得很細心。雖然沒有對月嫂做菜的手藝抱太大期待,但韓京京說,李麗萍“倒是一直換著樣兒做。”她喜歡吃面食,李麗萍就做手搟面條給她吃。
韓京京說,有鄰居開始后悔沒請月嫂。因為有的家庭雖然姥姥、奶奶一起上陣,但因為觀念有差異,引發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公司承諾的都做到了,我對我家請的月嫂很滿意。”根據她的觀察,月嫂照顧了嬰兒一個月后,與沒請月嫂的家庭相比,孩子的作息很規律。
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時,是好工作嗎
除了自身育兒經驗和月嫂資歷,雇主的口碑是月嫂評級資費的主要標準。一些家政服務公司要求月嫂們在工作期間將自己做過的每一項服務記錄在“月嫂筆記”上,最后交由雇主查閱。
“每天能睡個四個小時就算是恩賜了!”每當問及工作感受,這群年過四十的女人們在一本又一本“月嫂筆記”里寫滿酸甜苦辣。
遼寧的汪鳳秋是一位“高級月嫂”,傭金為8800元。根據她的講述,月嫂們一次一般需要連續工作26天,平均一個月只有4天休息時間。日復一日睡眠嚴重不足,讓她覺得不堪重負:“別人是8小時工作制,我們24小時都不得安寧。”雖然不用自己買菜,但產婦的月子餐一天要做6至8頓,除了三頓正餐,大約每三個小時加餐一次——雞湯、面條、餛飩、醪糟雞蛋,換著做給產婦吃。到了半夜,嬰兒哭聲一響,就得馬上起床查看。不僅如此,還需要幫助產婦沖洗陰道、按摩乳房、教父母輕柔撫觸嬰兒、做部分家務。
汪鳳秋說,最難辦的事就是遇到比較苛刻的雇主,“比起受的委屈,苦都不算啥。”比如,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里,老人和年輕夫婦往往在育兒方式上意見不合,有時哪種做法不合其中一方的心意,“就都怪在我們月嫂身上”。
然而,高價請月嫂的年輕父母們并非對育兒知識一竅不通。汪鳳秋回憶,不少雇主都購買過大量育兒書籍,還時常上網查詢,仔細閱讀勾畫,對照著檢查月嫂的工作,“你得時時搭在人家的弦上,千萬不能掉。”
萬元薪水的另一種算法
大部分家政服務公司或月嫂公司都對月嫂有等級評定,初級月嫂與特級月嫂之間傭金差價至少為7000元,選擇5000至10000之間的客戶最多。慧嘉樂月嫂公司中關村經營部李經理介紹,該公司一般情況下注冊有月嫂100名左右,特級月嫂傭金15800元。能評上“特級”的月嫂,至少有帶過4個嬰兒的經驗。北京嬰維嘉勞務服務有限公司一位培訓老師則稱,在北京市家政服務協會甚至登記過傭金高達20000元的月嫂。
李經理解釋,隨著房屋租金、廣告費用的上漲,公司為月嫂制定的傭金標準也不得不上漲。公司有專人為月嫂上培訓課,每人千元的費用,由月嫂自己承擔。除此之外,公司每推出一名合格的月嫂,成本300元左右。10000元減去1300元,剩下的錢也超過8000元。
但月嫂們認為,這份看起來不菲的薪水,還有另外的算法——
由于缺乏真實有效的信息發布平臺,月嫂和雇主相互等待的“空窗期”并不少見。相比之下,到招募月嫂的家政公司登記比“攬私活”有效一些,但這也意味著收入中將有一部分交給公司。
一些月嫂反映,一些公司抽取的傭金份額最多達30%。有的家政服務公司雖然不收取培訓費,但從傭金中抽取的比例相對更高。
有時月嫂們接了活,遇上產婦產期推遲或臨時取消雇傭,她們可能得等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在此期間,如果所在公司不包食宿,外地月嫂在京期間的生活問題只能自己解決。一旦出現健康狀況,不光自己得掏腰包治病,生病期間“上戶”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48歲的王阿姨已經做了4年月嫂,身邊的姐妹們最長的做過6年。她說,還打算再做個兩三年,干不動了就回老家。這些年當月嫂,腰酸腿疼的毛病已經落下了,將來,誰愿意找個有病的主兒?
月嫂期待員工制
每到一次“下戶”時,王阿姨就覺得無比疲憊,心里空蕩蕩的。“這次的錢是有了,可就是不踏實。”她說,如果不是家鄉沒什么好活計能掙錢,自己也不會大老遠離開家,到北京來做月嫂。“你說,有人打心眼里覺得我們這是好工作么?”
“媒體光說我們的不是”,一位家政公司月嫂出身的培訓老師提高了嗓音,“我們也是公民,也是勞動者,別人的工資、假期有人管,為什么我們就沒人管?”
“我們也要‘三薪’!我們也要保險!”在場月嫂們情緒激動起來,“為什么白領每個月可以休息8天,我們只能休息3天?”
其實,很多到北京工作的月嫂與她們登記的家政服務公司之間,并沒有嚴格的雇傭關系。有的月嫂在幾家家政服務公司都登記過資料,哪家公司通知有活干,就聯系哪家公司。換而言之,月嫂們并不算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不在《勞動合同法》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不能享有公司依法為正式員工購買的基本社會保險。
北京市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曾表示,員工制是家庭服務業發展的趨勢,員工制家政服務員的核心就是參加社會保險。
這意味著,如果月嫂成為家政服務公司的正式員工,即享有《勞動合同法》保障的權利,并可按合同約定享受社會保險和休息、休假時間。
早在2010年9月,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員工制家政服務員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家政服務機構及家庭應當保障其休息權利,具體休息或補償辦法可結合實際協商確定,從業人員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與基本醫療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
2011年9月,《北京市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實施辦法》提出,實行員工制管理的家政服務企業按規定與家政服務員簽訂勞動合同,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并委托銀行發放工資后,可以向所在區(縣)人力社保局申報,獲得在合同期內給予最長不超過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為企業實際繳納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的50%。
據報道,2012年2月,家之寶公司成為北京市首家全員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公司董事長王敬波表示,公司會為正式員工繳納五險,不論其是否入戶,都會按月發放工資。
往往寫完手頭的“月嫂筆記”,這些女人又開始了下一輪等待。有時一次工作還沒做完,已經有兩三家雇主預定,有時則少則等上三五天,多則等上一個月。相當數量的月嫂們至今沒有正常休假、沒有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這無不暗示著,距離家政服務行業全面走向員工制,月嫂們成為家政服務公司的正式員工,還有一段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