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光
餐館用添加劑燒紅燒肉
據江蘇衛視新聞眼報道,“做紅燒肉的時候,加上一點這個‘肉寶王中王’,有一股很特別的香味,讓人越吃越想吃,跟罌粟一樣。”廚師自爆從不吃這種紅燒肉。
據這位廚師稱,用這個燒紅燒肉,越吃越想吃,跟大煙一樣。這位廚師同時表示,這類添加劑都是違禁品,這樣燒出的肉他們自己從來不吃。
江蘇衛視的記者買了一包神奇的“肉寶王中王”,請市民劉女士分別做了兩鍋紅燒肉,一份加“肉寶王中王”,一份不加。但是在打開“肉寶王中王”包裝的一剎那,劉女士直呼吃不消,“這味道真是難聞”。
隨后記者將兩份不同的紅燒肉端上街頭,請市民評判哪份更香。接受測試的市民大多都認為加了“肉寶王中王”的紅燒肉更香。
工商介入
“肉寶王中王”合格
媒體的報道引起了南京食品監管各個環節的高度關注。
昨天,金陵晚報記者從南京食安辦獲悉,南京工商部門已經到曝光的南京長虹大市場進行過檢查,發現經銷商有合法資質,該產品也是合法企業生產,有相應的檢驗合格證,沒有發現“肉寶王中王”的異常。
對此,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熊曉輝教授認為,合格正規的添加劑正規使用不存在安全問題。
根據外包裝上標注的成分顯示,“肉寶王中王”的主要成分是鹽、味精、甲基環戊烯醇酮、氨基酸、香料等,其中,主要有爭議的是甲基環戊烯醇酮。
熊曉輝教授說,甲基環戊烯醇酮存在于山毛櫸干餾的焦油和葫蘆巴、焙炒咖啡的香氣成分中,為白色結晶體,具有很強的焦糖樣愉快香氣。熔點106℃。是一種主要用于核桃等堅果、楓槭、焦糖、咖啡以及酒類等的香精。
按《食品添加添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1)規定,甲基環戊烯醇酮是一種允許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其編碼SO212;作為食品添加劑用途時,其產品質量應符合《食品添加劑 甲基環戊烯醇酮》(QB/T 2641-2004)的要求。
甲基環戊烯醇酮合成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以用氨甲基呋喃為原料時,在酸(鹽酸)存在條件下,并環生成中間產物,再在堿性(氫氧化鈉)條件下使該中間產物環化,此時,鹽酸與堿中和,生成了水與氯化鈉(食鹽的主要成分),經分離純化后獲得甲基環戊烯醇酮。
為防止生產過程中重金屬對產品的污染,《食品添加劑 甲基環戊烯醇酮》(QB/T 2641-2004)對產品中的鉛及砷的含量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因此,甲基環戊烯醇酮只要是由具備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提供,且產品經檢測合格,則“肉寶王中王”使用的甲基環戊烯醇酮并不存在安全問題。
專家解讀
添加劑不等于毒品
從去年的塑化劑到現在的“肉寶王中王”,添加劑似乎進入了一個沒有出路的“漩渦”,很多市民對此惶恐。
不過,熊曉輝教授認為,這是市民對添加劑的誤解,其實,中國所有的添加劑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在引進的過程中也是非常謹慎的。在推出之前會進行嚴格的評價。
食品添加劑其實也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能增強儲存性能,保質期增強、改善食品的口感,增加人們的食欲。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添加劑是好事,如果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劑,那會使得食品工業退后很多年。
當然,一定要防止商家“濫用”,一旦出現濫用,那就會出現很嚴重的后果。
如何識別濫用添加劑食物
水發食品 有些商販常利用甲醛或雙氧水來加工水發食品。如顏色非常白,應避免購買。
枸杞 顏色特別鮮紅的可能是“毒枸杞”,摸上去有黏滯感。
黑木耳 假木耳通常都有摻假物的味道,如有澀味,說明用明礬水泡過;有咸味,是用鹽水泡過;有甜味,是用糖水拌過;有堿味,是用堿水泡過。
干辣椒 硫磺熏過的干辣椒亮麗好看,沒有斑點,用手摸,手如果變黃,是硫磺加工過的。
海帶 海帶肥肥的,顏色特別綠,還很光亮,很可能是用化學品加工過的。
蘑菇 有的蘑菇雪白透亮,粒土未沾,價格還便宜,很可能用漂白粉泡過,中看不中吃。漂白過的蘑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會有膩膩的手感。
蝦米 有的不法商販在蝦米發潮后,用氨氣加以處理,使其表面與一般蝦米無異。所以挑選蝦米一定要選干爽、不粘手、味道清香,細聞沒有刺鼻氣味的。
西瓜 用了激素的西瓜瓜皮上的黃綠條紋不均勻,切開后瓜瓤特別鮮艷,但瓜子卻是白色的,吃起來沒有甜味。
已有410000條與寶王中王 醇酮 添加劑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