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和統一一直是國內方便面市場的兩大巨頭,占據著國內方便面絕大部分市場。然而,近日有報道稱,康師傅在一些地區的私人超市、雜貨店等渠道實施買斷經營,壟斷市場。有業內人士吐槽,近些年,方便面企業價格戰頻現,競爭無序,其根源在于行業協會的缺位。
康師傅被傳“買斷經營”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為提高在東北地區的銷量并阻止其他品牌進入這一市場,康師傅方便面與東北地區的部分私人超市、店鋪簽訂專賣協議,以免費提供給店主高額鋪貨費的方式,抬高方便面銷售終端“門檻”,將其他品牌排擠在貨架之外。《天下公司》報道,康師傅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統一食品目前已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損失了大約4萬個銷售點。知情人透露,康師傅此舉是對今年競爭策略的一次重大調整,將重心從產品競爭轉向銷售競爭。上海博蓋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劍鋒分析,自2008年統一食品公司推出老壇酸菜面以來,其已成為目前市場上僅次于紅燒牛肉面的第二大方便面口味,為挽回在酸菜口味這一細分市場的劣勢,康師傅使出“買斷經營”這一招,事實上,這也是快速消費品行業慣用的策略。
方便面是中國食品市場集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通過近十幾年來的集約化產業整合,方便面企業數量逐年減少,行業資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目前,國內方便面行業已形成兩大陣營,根據第一、第二陣營2011年報顯示,一線品牌的業績已遠遠超出二線品牌,而造成這一懸殊差距的原因,有業內人士分析,大品牌的“圈地運動”、“渠道壟斷”在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對于行業來說,這些寡頭行為終將導致中小品牌萎縮或兼并,形成“強者更強”的局面,不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也很可能會面臨壟斷市場的方便面品牌隨意漲價、調價等情況。目前,這一效應已經顯現。去年4月,康師傅意欲調高桶裝面價格被發改委約談,后暫緩提價。但在約談4個月后,康師傅還是在8月將桶裝面價格提升10%。
業內人士急盼行業協會成立
部分業內人士將方便面行業亂象歸因為行業協會的缺位。我國現在已躍居為方便面第一大國,據2011年5月世界方便面協會發布的數據,在中國,平均每天有1億包以上的方便面被消費,平均每秒鐘有1300人享用方便面。
然而,相對于其他市場規范且良性發展的產業前景,中國方便面產業卻處于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的局面,始終沒有一個統領的行業協會。
5月,世界方便面峰會將在天津舉行,中國作為主辦國卻因沒有行業協會,面臨只能由企業承辦的尷尬。
借世界方便面峰會這一契機,目前不少人士都在呼吁方便面行業協會的建立。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對整個行業形成統一約束,需要有一個協會組織出面牽頭做一些事情,比如把大大小小的企業召集到一起,分享生產技術,共享資源讓大家做出更好的產品。同時針對本行業的食品制定一個國家級的行業標準,不僅可以協助政府把控食品安全風險,也有利于提升方便面行業的整體發展,有效約束一些企業的不良行為。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