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一期節目:美白的風險。節目曝光了美白化妝品汞超標數萬倍,導致消費者汞中毒引發腎病的案例。
為何全身浮腫?
從去年10月到現在,山西的王女士就一直在為自己莫名其妙生的一場大病擔心不已,雖然經過幾個月的治療,目前病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和生病之前相比,她的身體還是虛弱了很多。
王女士的痛苦經歷還得從2011年10月說起。當時身體一直健康的王女士突然覺得眼睛和臉部出現了浮腫,不久,浮腫就蔓延到了全身。醫生給出的診斷結論,讓她大吃了一驚:腎病綜合征。
為了找到患病原因,也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王女士隨即到北京尋求幫助。在醫生指點下,王女士來到了解放軍307醫院做檢查,這次檢查終于找到了致病元兇。經過檢測,王女士的血液中汞(俗稱水銀)的含量達到了36納克/毫升,尿液中汞的含量超過了54納克/毫升,都超出了正常標準十幾倍,醫生確認王女士的腎病綜合征是由汞中毒導致的。
是什么導致汞中毒?
在對王女士的生活習慣進行分析后,醫生將懷疑重點鎖定在了她使用的化妝品上。被確診之前,王女士陸續在當地的一家化妝品商店購買了兩套美白化妝品,分別為“韋醫生大清藥王”牌和“韋醫生古韻”牌。
王女士將這兩種化妝品先后送到多家檢驗機構進行了檢測,最終發現檢測結果大同小異,這兩種美白化妝品中汞的含量都大幅超出了國家標準。經山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這款標稱為“古韻強力祛印消斑霜”的產品,汞含量為39453毫克/千克,按照國家標準,化妝品中汞含量不得超過1毫克/千克,這款產品超標近4萬倍;而另外一款標稱為“蓉貴妃美白祛斑晚霜”的產品,超標6萬多倍。
類似情況有多少?
無獨有偶,和王女士的經歷類似,北京的孫女士也是在使用了美白化妝品之后,出現了汞中毒的癥狀。
醫生分析造成孫女士汞中毒的原因很可能是她從北京一家名叫雅滋曼的美容院購買的美白化妝品。孫女士將雅滋曼美容院告上法庭,法院將孫女士使用的這種化妝品送到了檢測機構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這種美白化妝品的汞含量達到了66928毫克/千克,超標6萬多倍。
孫女士還告訴記者,和她一起購買并使用了這種美白化妝品的還有十幾個人,而她們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血汞含量超標情況。
經過對北京部分醫院和醫生的調查采訪記者得知,近年來由于美白化妝品導致的汞中毒呈現出上升趨勢,而且美白化妝品已經成為汞中毒的最主要誘因之一。
應該如何維權?
“醫療費就花了7萬多了,完了后還有復查費、保健費,而且每年還得去復查。前前后后的花費,加起來總共也得20多萬吧。”王女士將自己的遭遇投訴到了當地的工商部門,工商部門也對有關商店進行了查處,但是王女士的經濟損失到底該由誰來彌補還是一個未知數。而北京孫女士的案件還在審理過程中,她的經濟損失能不能得到補償也還沒有結果。
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化妝品侵權糾紛案件一旦發生,可以有五種途徑來解決:自行與經營者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到行政機構申訴;依據和經營者簽訂的仲裁協議要求仲裁解決;向法院起訴。
但是無論是向消協或者行政部門投訴,還是向法院起訴,都需要由消費者提供材料并舉證。也就是說消費者如果不注意留存相關票據等證據的話,一旦遇到糾紛需要維權的時候,就會增加維權的難度。
問題化妝品可能給使用者造成多種健康危害,也可能會給受害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針對這樣的情況,法律專家建議,一方面簡化化妝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和起訴程序,另一方面針對化妝品質量問題引起的侵權行為,應該借鑒《食品安全法》中假一賠十的規定,引入懲罰性賠償條款,從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