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辦了你的銀行卡
武漢的王愛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銀行卡被復制盜刷68萬元,事發近半年,官司打了好幾個月,至今不知誰該承擔責任。
王女士的遭遇,是中國銀行卡安全隱憂的一種,包括復制盜刷、信用卡盜刷、身份信息被利用制卡進行非法活動等現象時有發生。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29.49億張,平均一個中國人就擁有兩張銀行卡。銀行卡消費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也占到近一半。而銀行卡犯罪的產業鏈也在銀行卡消費不斷發展中形成規模。
近日,第一財經(微博)電視記者喬裝買家,在與一伙販賣銀行卡復制設備的不法分子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周旋后,終于得以當面接觸,探秘了銀行卡復制的玄機。這伙人販賣的一種設備,1秒鐘內就可以復制你的銀行卡,而這種復制設備,8000元就能買一套。
同時,記者還就網絡兜售銀行卡現象進行追蹤,發現大量“休眠卡”其實被當作商品任意出售,而買卡的目的很可能是用來進行“詐騙、洗黑錢”等不法用途。
68萬被盜刷
今年1月8日,王愛芬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信息顯示她的一張銀行卡刷卡消費了10萬多元,剛開始她以為是詐騙短信,并沒在意。
不過她一會就注意到,發這條短信的是這家銀行的客服電話。越想越不對勁的王愛芬趕緊打電話給銀行客服,辦理了掛失。
王愛芬向記者講述:“就在掛失的過程當中,又接連來了3條短信,總共說我消費了68萬元。當時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就滿以為這個事是假的,當時不死心嘛。”
事后王女士報了警,警方初步判斷,王愛芬的銀行卡被人復制了,而且被復制了多張,作案者在不同的地點,約好同時進行刷卡消費。
在銀行卡被復制盜刷后,王女士將開卡行告上了法庭。她認為,銀行沒有盡到保護其存款安全的責任。
不過,雖然事發將近半年,官司打了好幾個月,但法院那邊至今沒有任何消息。王愛芬代理律師付軍對記者表示:“爭議就是在這樣的案件當中,到底是不是儲戶本人,還是委托給他人來取款,或者這張卡到底是不是用于了真實的交易,這是一個事實的爭議。”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案件中,儲戶本人要向法院證明盜刷卡的人跟本人沒有關系,也未曾委托其他人交易過。但這樣的舉證,對一個普通儲戶太難了。
銀行卡復制玄機
王愛芬的銀行卡到底是如何被復制的?銀行卡,這個和儲戶利益緊密相關的卡片怎么這么容易就被人復制了呢?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廈門有不法分子販賣銀行卡復制器,在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復聯系、試探后,對方同意當面交易,并傳授使用方法。
在和對方經歷多次溝通后,記者最終在廈門見到了這些不法販賣者。對方聲稱,這種機器來自臺灣地區。
一名年輕男子拿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向記者演示如何使用銀行卡復制器。年輕男子拿著記者自己的銀行卡在一個微型的讀卡器上一刷,也就1秒鐘,這張卡的所有信息就存到了讀卡器上。
年輕男子告訴記者,銀行卡的磁條存有三軌信息,其中第二軌存的是卡號。只要將這三軌信息通過電腦軟件寫到空白卡上,那么銀行卡就被復制克隆了。
為了驗證對方的說法,記者拿著自己那張被復制的克隆卡,到酒店外找了個ATM機取錢,事實證明,這張克隆卡也能順利取出錢來,而且取款憑證上打印的卡號就是記者自己被復制的那張銀行卡卡號。
在酒店,這個年輕人告訴記者,銀行卡復制器,借記卡和信用卡都能復制,不過如果卡有密碼的話則要通過其他手法獲取。如果在餐館里,需要偷看;如果是在ATM機上,最好安裝微型攝像頭來偷拍取得,于是他又開始演示如何安裝攝像頭。
按照他們的介紹,不法分子通常將微型讀卡器偽裝成吸卡口安裝到自動取款機上,獲取銀行卡卡號,再配合攝像頭拍到取款人取款時輸入的密碼,就可以成功制作出一張克隆卡。
“被辦卡”背后的秘密
復制盜刷,錢直接受損失,很容易被發現,銀行卡還有另外一種安全隱憂是,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偷辦了銀行卡。
善良的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銀行里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業績,不得已找尋不同人的身份信息辦理的銀行卡,而這些銀行卡即使違規辦了,也是不會使用的“休眠卡”。
不過,第一財經電視記者近日經過調查,驚人地發現:就是我們以前認為的“休眠卡”其實被當作商品任意出售,而買卡的目的很可能是用來進行“詐騙、洗黑錢”等不法用途。
記者在谷歌上搜索“出售銀行卡”,竟然出現了6010000條相關結果,幾乎每一條都是專門出售銀行卡的網站,記者在其中挑選了一個名為“中國誠保銀行卡辦理中心”。它的首頁上寫著:“本中心有大量真實身份證辦理的全國各地各大銀行全新銀行卡”。網站上,QQ號、24小時全國服務熱線等聯系方式一應俱全。
記者以買卡人的身份撥通了一個電話,賣家表示,這些銀行卡要多少就有多少,不帶網銀賣150元,帶網銀300元一張,而且可以辦理完全不同開戶人信息的不同開戶行的銀行卡。
但是這些卡買來是做什么用的呢?在跟記者的通話中,賣家多次強調不會干涉記者買卡的用途。有趣的是,在這個“中國誠保銀行卡辦理中心”的網站首頁上,賣家卻用粗體字做了一條“警示”,表示這個網站出售的銀行卡僅供收藏使用,嚴禁用來洗錢、詐騙、綁架勒索等非法活動。但在記者看來,這條“警示”似乎暗示了什么。
為了讓記者放心交易,賣家表示可以在淘寶上用支付寶擔保購買,貨到確認后再付款。對方通過QQ給記者發送了一個淘寶鏈接。記者打開鏈接,發現是一個出售U盤的網頁,賣家向記者解釋這樣是為了掩人耳目。
根據這個鏈接,記者分別在淘寶網上拍下了幾家銀行的附帶網銀銀行卡。兩天后,記者收到了來自山東濟南的快遞包裹。記者打開包裹,發現里面除了銀行卡、密碼網銀U盾,還有詳細的銀行卡開戶資料,資料上詳細地標注著開戶人的姓名、身份證號、辦理時間以及開戶銀行,其中,工行和農行的銀行卡開戶行都是在北京,建行銀行卡的開戶行則是在濟南。
為了了解這買來的銀行卡究竟是如何辦理出來的,會不會是假的銀行卡,根據開戶資料上的銀行章,記者到山東濟南找到了這家建設銀行濟南歷下支行分理處。經過工作人員核查,他們確認記者在淘寶網上買到的這張銀行卡的確是在這家銀行辦理的。
記者問銀行:辦卡是必須要本人來嗎?銀行回答:辦卡必須本人來。如果不是本人的話,辦出卡來也是沒法用的。
銀行開戶資料顯示,記者購買的這張建行銀行卡的持卡人叫李賀慶。那么,這張卡究竟是不是李賀慶本人辦的?為什么又被販賣到了網上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通過多方打探,電話找到了正在石家莊某學校就讀的李賀慶。
記者問李賀慶有沒有辦這張建行的卡,她回答說沒有,也不知道這個事情。
李賀慶的銀行卡究竟是如何被辦理,又是誰來辦理的,盡管我們已經努力去尋找答案,但由于李賀慶本人和校方并無配合意愿,使得目前答案仍然無處可尋。
缺乏保障的銀行卡
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破獲的銀行卡犯罪案件達到了2萬多起。那么,究竟誰該來為銀行卡風險埋單呢?銀行是否盡到了保護公民存款安全的責任呢?
付軍告訴記者,類似王女士的案件,這兩年他代理了有十多起,僅有一個案件在4年后最終得到了銀行的全額賠償,能夠勝訴并不是儲戶找到了證據,只是在終審前夕,警方在辦理另外一起案子中碰巧抓到了復制銀行卡的罪犯,才得以為儲戶洗脫了嫌疑。
李賀慶“被辦銀行卡”的事件也不是個例,網絡上出售的銀行卡已經可以用批量計算,一旦在我們名下的銀行卡被不法分子用來洗黑錢、收取綁架勒索費,那顯然將我們置于危險境地,這個責任到底該由誰來負?是賣卡的不法分子?是套取我們個人信息的單位機構?還是這些掛著國家信用的國有銀行呢?
法學博士、律師高子程告訴記者,真正的銀行卡所有人如果對自己銀行卡被人利用犯罪的事情不知情,就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不過道理雖然簡單,但如何證明自己真的與犯罪人沒有關系卻是一個難點。
銀行卡買賣在網上泛濫,說明了銀行對于銀行卡的辦理疏于監管。銀行卡復制案件越來越多,說明銀行沒有盡到保護儲戶存款安全的責任。事實上,當類似案件發生后,銀行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另外在我國相關法律中,對持卡人與發卡銀行之間的責任認定并不明晰,以至于持卡的儲戶在被人盜刷盜取錢財之后,依然很難在司法上獲得有力的支持。而銀行卡產業也缺乏專門的監管部門,法律對銀行卡犯罪的量刑也并不嚴厲,導致了銀行卡犯罪叢生。
對于銀行卡犯罪,公安系統一直進行嚴厲打擊。去年1月,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10個月的 “天網—2011”打擊銀行卡犯罪專項行動。“天網—2011”專項行動中,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銀行卡犯罪案件2.4萬起,同比增長16.4%,挽回經濟損失4億元。(詳細報道請關注今日第一財經電視的系列報道)
已有8800條與銀行卡犯罪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