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媒體報道“全聚德鴨油被轉賣‘地溝油’,小販用來炸薄脆”,5月26日,全聚德兩家涉事門店負責人稱,門店曾以為是與有資質公司簽署的協議,警方介入后才發現,被收油者用偽造資料欺騙。全聚德集團稱,兩家門店已被要求整改,集團將開發布會具體說明此事。(5月27日東方網)
不要以“受害者”自居
有網友質疑全聚德在此事件中是否負有責任,現在看來,全聚德既然已經眼淚汪汪地以“受害者”自居了,所謂“責任”云云,或許就要一推六二五了。
事發后,全聚德表示,為了防止類似的事件再發生,已派專人到新油脂處理廠實地考察,并與廠家建立“收回條”制度,收到廢油后廠家將與店里核對數目。難道,全聚德以前賣鴨油根本沒到廠家考察過,也沒有核對過數目?這到底是小販太狡猾,還是全聚德太傻太天真,抑或是“裝傻裝天真”?
全聚德,你不能以“受害者”自居!制售“地溝油”的不法分子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全聚德也要承擔起必須承擔的責任。
喬志峰(市民)
誰信小販騙倒了全聚德
“騙子”手段如果高明,確實有可能讓人“一下子中招”。問題是,全聚德的上當不是一次,而是“天天上當”(天天被人用騙術收油),且這個“當”一下子就從2004年上到今天,連續近8年時間。
我們無法知道大企業是如何管理相關“物品”或“邊角料”的,但和一個“騙子口中的正規公司”打商業交道,必然應有票據和結算上的往來。同理,一張票據可能上當,天天收“假票據”、時時有賬目結算又如何察覺不了?這個“當”未免上得太過離奇和“低級”,這個長達8年的騙子“收鴨油”事件也太過天方夜譚。
稍稍理性分析,全聚德方面的“被騙子騙”的回應,估計不會有任何人相信。
畢曉哲(職員)
向全聚德學習“遭騙”
全聚德尚且“遭騙”,小飯館又何須顧忌呢?一些地方,穿著統一制服、拿著工作證的正規收油隊反而遭到飯店集體抵制,原因不就是“反正都是給,誰給錢我就給誰”嗎?對全國為數眾多的餐飲企業而言,全聚德“遭騙”后可能受到的處理,將是一個最好的“榜樣”:要么對“地溝油”負起源頭責任,要么向全聚德學習“遭騙”。
幾天前,衛生部公布了七種鑒定“地溝油”方法,可要防止“鑒‘地溝油’的七種方法”不淪為“茴香豆的‘茴’有七種寫法”,最關鍵的還得從源頭收集上加強治理,這是其他國家消除“地溝油”困擾最普遍的經驗。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相關部門在飯店賓館餐廚垃圾等的規范收集上,并沒有拿出一個全國統一的治理辦法。雖然打擊“地溝油”的行動一直在持續,煉制、銷售“地溝油”的黑窩點被端掉不少,可是作為“地溝油”源頭的飯店餐廚垃圾以及屠宰場下水廢料,依然在隨意出售,即便連全聚德這樣的老字號著名餐飲企業,也被收油販子一“騙”就是8年。
舒圣祥(注冊會計師)
已有1800000條與全聚德 地溝油 全聚德鴨油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