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購盛行,大家在體驗網購的便捷、實惠的同時,卻也時不時遭遇網購陷阱。據悉,今年央視3·15晚會收到的各類線索匯總,網購投訴量高居榜首,大多涉及網購陷阱和假冒商品。在網購時應該如何防騙,如何才能讓消費者安全網購?下面為大家揭秘網購諸多陷阱,教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陷阱一:
釣魚郵件
周先生每周都定點將支付寶上的錢轉到銀行卡上,而這一次,當他剛操作完所有的步驟后,突然收到了一封郵件,提醒提現失敗,并附帶文字與鏈接內容。周先生想也沒多想就點了鏈接輸入了賬戶與密碼進行登錄,然后重復操作了一次提現步驟。第二天醒來卻發現卡里的錢空了,于是致電給淘寶網查詢,方知道自己上當了。
對策:
網絡上不乏各種形式進行詐騙釣魚的手段,利用郵件進行釣魚是一種新型的網絡騙局,騙子惡意模仿支付寶提醒付款郵件信息內容,用戶如果不仔細看發件人地址,上當的可能性非常大。支付寶、淘寶發送的郵件中,發件人地址一定以alipay.com和taobao.com結尾,如果不是,那么務必要謹慎處理。
陷阱二:
釣魚網站
“喂,是剛在我家店鋪買皮衣的李小姐嗎,和你說個事,你要的那件貨只剩樣品了,你看要不換別款或給你優惠些,上線來我發你鏈接再挑挑如何?”李小姐沒多想,上線后點擊了賣家給他發的木馬鏈接,不多久,李小姐的賬戶已經無法登陸淘寶網了,提示:密碼不正確。
對策:
在購買過程中,買家和賣家充分溝通非常必要,不過,買家堅決不要從他人提供的網址鏈接進入購買。當不確定對方發送的付款網頁是否安全時,可以先在登錄框內連續多次輸入錯誤的用戶名和密碼,如果此時還可以登錄成功,說明該網站可能套取你的密碼。
陷阱三:
故意拖延發貨導致自動打款
網購的基本流程是:拍寶貝、付款、發貨、確認收貨、打款、評價。在賣家發貨十天后,如果買家還未確認收貨,系統就會自動打款。有些騙子正是利用這一點,編造各種理由來延遲發貨,請買家耐心等待,10天過去后,支付寶自動將款劃到賣家賬上,導致騙局得逞。
對策:
付款后2天還未發貨,就要聯系賣家,催促發貨。如果臨近10天還未收到貨,就要去退款,取消交易。注意跟蹤“查看物流”,避免賣家根本沒有發貨的情況。
陷阱四:
收到的貨物和寶貝拍時不一致
買到的商品不能讓人滿意,包括:有色差,電腦的圖片有時候看起來很漂亮,拿到實物,卻又不一樣;二手貨;尺寸問題等。
對策:
學會使用搜索功能,找到需要的商品后,不要著急拍下。先多給店主留言,和店主交流,確定郵費和交易商品的一些細節問題。要充分利用留言功能。一方面,留言是你了解要買的東西最好的途徑,東西的質地、號碼、功能、售后服務、有沒有保修甚至全球聯保(主要指電器類),一方面,溝通好的話不少店主還會給你一個更好的折扣。說不定有驚喜哦;更重要的是通過回答可以知道貨主的責任心、售后服務、甚至可以看出是不是騙子。
陷阱五:
商品虛假打折
有的購物網站中,東西看著便宜,但買到手時算算總賬,加上運費,就不像想象中那么劃算了。有些網站的標價動輒5折甚至3折,其實所標的原價都會比網下的要貴,而對大家耳熟能詳、對價格比較清楚的產品標很低的價位,給人造成這個網站非常便宜的假相。其實多數其他商品并不合算,甚至還會超出實體店折后價,總賬算下來,網站的利潤非常高,消費者買的可不劃算。
對策:
怎么避免上當?盡量多逛,不管網上網下,要對你所要購買的東西行情有個大概了解,到實體店看看到底多少錢,然后再確定它在網上買確實便宜,而且質量過硬,再下手。
陷阱六:
商家對所售商品不予“三包”
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聯系商家,商家拒絕對所售商品實行三包服務。
對策:
注意保存有關單據。商家送貨時,應注意核對貨品是否與所訂購商品一致,有無質量保證書、保修憑證等,同時索取購物發票或收據,以便在遇到所購商品與廣告宣傳不一致時要求退貨。
陷阱七:
不用支付寶,要求匯款到個人賬戶
有些騙子會找各種理由,不使用支付寶,比如說支付寶系統暫時壞了等理由,然后要求你直接匯款到對方賬戶上。另外,支付寶具備即時轉賬功能,如果店家給你支付寶賬戶,要求你直接轉賬,也要警惕。
對策:
沒別的,斬釘截鐵堅決使用支付寶和購物鏈接,萬一出現交易糾紛,才能確保購物安全。
陷阱八:
“秒殺”商品騙局
“秒殺”商品價格太誘人,平時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東西,在某一時刻,僅售一元、10元,瘋狂刷屏,拼血搶購,大賺便宜,驚心動魄。但是,秒殺也有陷阱,比如一元搶下來的商品,卻發現運費要50元,遠遠超標;還有秒殺商品居然沒有三包,沒有質量保證。
對策:
不要激動,要淡定。想清楚,秒殺的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浪費時間刷屏和等待是否值得;對于秒殺的商品是否有附加條件一定要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