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員稱三亞項目沒報建但不會被拆
建房者把給政府部門“溝通費用”擔責情況寫進協議
違建一直是政府嚴厲打擊的對象,可三亞一處違建開發商公然在市區設售樓部對外售樓,自認沒報建,對客戶承諾不會被拆除。這是三亞市民反映的三亞鳳凰鎮海坡村海雅居項目的驚人舉動。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海雅居項目為外地老板與本地村民合作建房,雙方聯合建房合同周全,連給執法部門“溝通費用”該誰承擔都寫得一清二楚。目前,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鳳凰大隊已確認海雅居為違建,并稱海坡村所有違建已經登記,并上報三亞市委市政府,由于海坡村違建密集,“鐵錘行動”將從外圍向里進行拆除。
市民舉報
違建者市區內設售樓處售違建
近日,一市民匿名向本報記者報料,稱在三亞市吉祥街57號有一個海雅居的售樓處,而實際上海雅居項目是一棟違建。報料人認為,違建在市區公然設立售樓處,開發商的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舉報人把一張海雅居的宣傳單拿給記者看,宣傳單上寫有“海雅居項目開發商為三亞元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該項目建筑面積約35000㎡,共16.5層,戶型為26-89㎡度假海景精裝公寓,售價7360元/㎡起,購房還送機票。
記者注意到,海雅居擁有自己的網站,網站上項目介紹、區位優勢、戶型鑒賞等一應俱全,項目效果圖特別美觀。這些都和正規房地產開發項目沒兩樣。
6月8日,根據舉報人提供的項目地址,記者來到海坡村,在海坡小學西側就是海雅居項目,一棟16層白色高樓已經封頂,只剩房子還未裝修完畢,工人正忙著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項目并不像宣傳單上宣傳得那么好,大樓被旁邊幾棟高樓包圍,一點活動場地都沒有,甚至通往外面的道路只容一輛小轎車通過。
記者調查
售樓員稱沒報建但不會被拆
為了核實海雅居項目的報建情況,記者來到該項目設在三亞市吉祥街57號的售樓處。
記者謊稱是外地買房游客,一名姓林的售樓小姐接待了記者。她介紹說,海雅居共16層,是本地村民和外地老板聯合建設,1至8層歸本地村民,9至16層歸外地老板,他們售賣的就是上面的8層。林小姐說,他們總共有300多套房子要賣,從去年底開盤以來已經賣了200多套。“靠海很近,一個四川游客一下子就買了4套房子”,林小姐稱,房子很受游客歡迎。
至于能否領到房產證的問題,林小姐稱因為項目沒有報建,所以沒有房產證。林小姐又轉口解釋,雖說房子辦不了房產證,可房子是在宅基地上建設,政府部門不會拆,“像這樣的房子在海坡村有300棟,沒見拆過一棟”。林小姐特意拿出《聯合建房協議書》、《售房合同》和《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向記者展示。
驚人合同
給政府“溝通費用”擔責情況寫進協議
根據售樓小姐所提供的《售房合同》顯示,海雅居的土地用途為集體所有建設用地。《聯合建房協議書》則寫著這樣的內容:海雅居項目甲方為擁有土地的海南本地人陳某、王某,乙方為黑龍江哈爾濱人喬某,項目位于海坡村六組,土地面積為2688.75平方米,土地使用權為甲方所有,乙方保證實際投入的建房資金不低于2000萬人民幣,建成房屋不低于10層。建成房屋的50%為甲方所有,乙方對另外的50%房屋享有60年的使用權。
記者注意到,在風險分擔上,合同是這樣規定的:施工期間,對政府部門的依法查處,雙方應積極協調,溝通各方關系,所需費用由乙方承擔;對政府依法行政處罰的金額,甲乙雙方各承擔50%,但乙方有先行墊付的義務。若政府部門依法強行拆除在建或已建成房屋,造成的經濟損失由乙方獨自承擔,甲方沒有賠償或補償乙方的義務。聯建工程因政府干涉未能完成,但已完成可利用的樓層時,按比例甲乙雙方各50%。
合同還明確,因國家政策不能辦證,甲方沒有辦理房產證的義務。在政策允許辦證的情況下,聯建房屋房產證應得全部辦理在甲方名下,辦證費用由甲方承擔。同時,甲方保證乙方對分成房屋依照本協議享有的使用權。
部門回應
上報市委市政府等待統一拆除行動
海雅居項目將做如何處理?記者就此采訪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鳳凰大隊王大隊長,王大隊長讓一名執法人員向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該執法人員表示,海雅居項目的確沒有報建,海坡村有許多類似的違法建筑,“我們已經給所有的違法建筑編號,并上報市委市政府,等待統一拆除行動”,海坡村的違建十分密集,拆除機器很難進入,需要從外圍向里面逐一拆除。
已有64000條與違建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