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伊利之后,愛馨多、高培兩品牌“洋奶粉”再度登上不合格“黑榜”。日前,廣州市工商局官網公布了近期對全市流通環節銷售的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檢結果。據顯示,本次共抽取樣品1208批次,經檢驗,實物質量合格1194批次。值得注意的是,在14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5批次產品屬于進口嬰兒配方乳粉。其中來自新西蘭的高培奶粉被檢出缺少微量元素硒,而愛馨多羊奶粉則被檢出含有“奪命菌”阪崎腸桿菌,還有源自美國、由賴斯菲爾得(廣東)營養產品有限公司進口的“百得智”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等。目前,廣州市工商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6月25日,新西蘭高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中國區總代理海南國健高科技乳業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已對涉及到的兩個批次的產品停止銷售,并向中國消費者致歉。
“由于各國關于嬰幼兒奶粉的配方不一樣,對微量元素的含量要求也不盡相同,高培可能對出口中國的嬰幼兒奶粉沒有嚴格按照中國標準來生產,或者是生產過程中存在疏忽。對于硒缺少,尚且可以原諒,但是對于奶粉中檢測出阪崎腸桿菌,必須要嚴懲,這是致命的。”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近兩年,由于乳制品安全問題頻繁出現,政府加強了對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的乳制品檢測力度。此前伊利汞超標事件,更讓地方政府提升了檢測力度。
“近些年,由于進口奶粉需求量大,利潤豐厚,刺激了更多企業選擇海外進口,對于海關、國內質監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宋亮表示,在進口嬰幼兒奶粉檢測上,通常先是海關檢測,然后才進入市場,而地方工商部門檢測更進一步提高了對產品質量監管力度。“今年大多乳品安全問題出在進口環節上,政府應對現行進口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細化,比如對有害物質在產品原料和產品本身上做進一步的規定。此外,在乳制品成品、原料上,由于中國國標仍處于空白,在新標準改進出臺前,可以參照歐盟標準進行篩選。”(《國際金融報》記者潘潔)
已有38000條與洋奶粉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