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配圖。
2000元、3000元,這是目前歐式抽油煙機銷售的普遍價格,但方太的幾款產品價格卻高達5000元以上。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抽油煙機的產品利潤率高達300%,方太價格的“虛高”是因為其摻雜了大量的營銷成本,其刻意打造的高端品牌形象并未真正得到市場認可。
技術方面沒有復雜構成
在京城某家電賣場,記者看到,方太的幾款抽油煙機大部分都在5000元以上,其中一款CXW-200-EQ01T抽油煙機更是賣到了6668元,價格遠遠高于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
“買臺方太抽油煙機,花的錢足夠買一臺55英寸的平板電視了。真不明白它到底貴在哪里?” 消費者鄭女士說。
對于方太抽油煙機價格為什么如此之高,該賣場的售貨人員告訴記者,方太抽油煙機價格高于其他品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材質和專利是主要原因。
該售貨員以CXW-200-EQ01T為例表示,方太該款產品采用不銹鋼材料,耐用且易清洗。而市面上很多其他品牌都是采用鐵質材料,然后在上面添加了一層油漆。此外, CXW-200-EQ01T還采用了方太 “凈暢網”和 “靜流弧”自主專利技術,而這兩項專利技術都是方太所獨有,在保護吸油煙機內部電機、吸油煙效果、易清洗等方面都優于其他品牌。
但記者經過調查發現,方太所謂的“靜流弧”專利技術,就是在抽油煙機電機外殼上做了一些微小格式設計,而“凈暢網”則是添加了兩塊鋼網。就其材料本身費用而言,其價格應該和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產品沒有太大區別。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也認為,對于抽油煙機來說,在外形相差不大、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其技術含量并不高,制造成本基本上也差不多。“方太抽油煙機在價格上有虛高成分。”
高昂價格囊括過多營銷費用
“廚房家電不論原材料成本或是研發成本與傳統大家電相比都相去甚遠,然而廚房家電的售價絕不輸給冰箱、空調、電視等大家電的價格,目前廚房電器行業可謂暴利。國內抽油煙機、燃氣灶產品的利潤率基本在300%左右,幾乎是家電行業平均利潤水平的10倍以上。”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
梁振鵬表示:“在抽油煙機行業,價格高不代表質量一定好。從技術層面來看,相對彩電、冰箱等大型家電,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核心就在于內部電機,屬于純機械工業產品。此外,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抽油煙機在智能化上也并沒有較大突破。”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的前提下,方太抽油煙機價格過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投入了更高的營銷費用。
據了解,方太在賣場終端布局上十分舍得投入,比如在賣場中,愿意花高價選擇地段好的位置。對銷售員工的獎勵機制,及對代理商、經銷商的利潤分配也優于同行。同時,在品牌推廣上也相當“豪氣”。
對此,梁振鵬表示認同。他認為,方太在廣告、活動等方面成本較高,使得這些成本轉移到最終的產品上。“但是這種做法也存在較大風險,盡管方太是國內最早做抽油煙機的商家之一,市場份額一直處于第一的位置,但近年來這一優勢正在被逐步縮小。老板吸油煙機目前市場份額已經緊逼方太。隨著后來者市場份額逐漸增長,未來2-3年,抽油煙機價格肯定會整體下拉。”
針對方太產品的定價問題,記者也曾試圖聯系方太電器,但其國內事業部總部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高端與否并非自己說了算
位于浙江的民營企業方太1996年進軍國內廚電市場,當時已有二三百家企業在分食該市場。經過市場調查,方太采取了高價位的高端策略,從而意圖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
但方太的高端路線模式在初期取得成功后,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方太的高端戰略模式很簡單,就是通過前期大量的廣告投入、窄眾化的渠道、有品位的營銷手段,刻意制造出一種高端化的銷售氛圍。
他指出,方太開啟了中國廚電企業高端化發展的序幕,但這些年來方太的高端化過分強調了品牌自身,通過大量的廣告、明星代言人等手段來推動品牌曝光度,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拋開品牌影響力,方太的渠道競爭力和產品競爭力并沒有構建起自身的獨特性,一旦有企業借鑒和模仿,很容易對方太形成沖擊。
同時,記者通過對多位消費者的現場采訪發現,很多消費者對這種高價的銷售方式似乎并不買賬。消費者張先生向記者表示,對于方太的第一印象就是價格太高,不劃算。抽油煙機每天使用的時間不長,主要是做飯的時候使用。而方太抽油煙機除了價格高之外,并沒發現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和服務,所以在選取過程中首先就排除了方太。
由此不難看出,對于技術含量不高的吸油煙機市場來說,普通消費者已經把性價比作為購買商品的一個重要選擇標準。
家電行業專家羅清啟從營銷的角度分析認為,對于產品價格的高低決策,最終還是要看能否經受得住市場點評和消費者的考驗。“高價的銷售,也是一種營銷方式,就看市場和消費者是否認同。首先,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是價格的部分因素,此外還有社會效應的因素。比如蘋果iPhone手機和LV包,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單一的產品使用,它還存在一種社會效應價值。”
業界專家認為,品牌廚電企業要能在保證設計和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讓利于消費者,準確定位并服務于自己的目標群體,提供性價比最高的廚電產品,這樣才能形成有利于廚電產業長期穩定的健康局面。
商報記者 金朝力 實習記者 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