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包裝罐上的配料一欄顯示,不含香精
送檢機構庫存的部分奶粉樣品,等待檢驗。
近日,因在國內首次檢測出初段洋奶粉含違禁添加香精“香蘭素”,繼而迅速登報聲明推翻自己的檢測結果,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牛的檢測機構”,身陷輿論的風口浪尖。
隨后,美贊臣、惠氏、雅培三大洋奶粉紛紛做出回應,否認在1階段奶粉中添加了香蘭素。一時間,真相撲朔迷離。“這些品牌到底是否‘添香’,能不能給孩子吃?”很多網友提出這樣的質疑。
今天上午,送檢單位——湖南省品牌信譽調查中心相關負責人獨家披露送檢相關細節,稱將繼續向國內外權威機構送檢,同時歡迎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參與復檢。
“檢測失誤”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一份編號為201206-W007的檢驗報告中,記者看到,美贊臣出產的嬰兒配方奶粉(階段1)被檢出含香蘭素,每千克奶粉香蘭素含量為278.72毫克。報告上分別有主檢、審核、批準人員的簽字。
記者注意到,從樣品送達到出具報告,時間長達13天。據介紹,在6月13日送檢一周后,當送檢機構工作人員去取結果時,卻被負責人劉主任告知須推遲幾天,稱為了慎重起見他們將用最科學的氣象色譜分析法再檢測一次,這樣結果會更準確一些。6月26日,送檢單位便拿到了“更準確”的檢測報告。
7月9日,檢測結果被湖南某網站披露。次日,本地一家報紙便登出現檢驗機構的更正聲明:本次送檢樣品中未檢出香蘭素……錯判系因“工作人員疏忽”……檢驗結果無效。
針對檢驗機構的迅速“改口”,國內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提出質疑,并對需要層層審批、且對象是幾大國際品牌的檢測出現“失誤”表示不解。一位業內人士則稱,檢測“香蘭素”成分并不復雜,在技術上不存在障礙,很多檢測中心、實驗室均能夠做出來。
據湖南省品牌信用調查中心方面介紹,檢測結果被披露后,當日下午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三位工作人員便來到送檢單位,要求收回檢驗報告,并稱壓力很大。
有網友質疑,檢驗機構突然“改口”,可能是遭遇了企業公關,也可能因某種壓力所致。12日下午,記者致電湖南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劉主任,對方承認有索要“錯誤”報告一事,當記者詢問是否因被公關、迫于外部壓力時,對方便掛斷了電話。
“必要時將向國外機構送檢”
戲劇性的變化,讓事件的真相撲朔迷離。在一些大型的社區、微搏平臺上,網友們對檢驗機構的“改口”頗多微詞,呼吁國家權威部門、機構介入調查,讓真相大白于天下。
有專家建議將同一批次產品送往多家權威機構復檢,采取封閉式檢測方法,還原事實真相。
作為行業內的知名專家,王丁棉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也曾表示,此次檢驗香蘭素是衛生部“禁香令”頒布以來第一次,建議政府部門對市場上的在售奶粉進行全面清查。
記者從送檢單位了解到,檢測機構索要報告遭拒絕后,他們意識到事情可能會變得復雜,于是又去一些大型超市賣場購入了一些同批次奶粉,并準備送往國內外其他有公信力的權威檢測機構繼續復檢。符秋祖表示,歡迎國內外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參與復檢。
檢驗難,食品安全就更難
一位從事食品安全報道多年的媒體人士稱,一直以來,食品安全檢測,時間花費長、成本高、潛規則多,公眾食品安全檢測意識不強,參與度不高,湖南農大下屬檢測機構的這次所謂“烏龍”事件,也或多或少反映了食品檢測難的問題。
如何破解檢驗難的問題?在7月初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
中山大學保健食品檢測中心質量負責人、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蔣卓勤教授也認為,第三方檢測是對政府管理部門抽樣檢查工作的有效且必要的補充,因為政府人力物力有限很難面面俱到,必須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將企業的生產活動置于全方位的“監視”之下,它們才不敢違法違規。(記者 文杰 劉樂)
(華聲在線)
已有36000條與美贊臣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