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粵消委)昨日,廣東省消委發布本年度廣東省十大消費潛規則,除繼續關注汽車消費和網絡消費等日常消費領域外,還對新時期下市民消費的新領域和新熱點進行重點關注,例如蘋果公司產品售后服務霸王條款、奢侈品消費、網絡團購過期不消費不能退款等。
1汽修店:夸大汽車故障亂收費
部分汽修店(含品牌4S店)“夸大故障亂收費”、“零配件以次充好”、“維修技工水平低”等現象,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不滿。
律師點評:汽修店如果刻意夸大故障,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并使消費者付出不必要的費用, 汽修店的行為已涉嫌構成欺詐,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有權按照要求汽修店支付一倍的懲罰性賠償。同時,零配件以次充好、亂收費的行為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更給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
2駕校:考證要加錢“插隊”
由于報考駕照的人數日益增多,學考配套少,學車拿證難,排隊約考慢,監管漏洞多,大部分學員從報考到取證時間均需半年以上,有些甚至超過一年,這為部分不良駕校和個別教練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加錢千元“插隊”、“天價買證班”、“高價快考班”等潛規則層出不窮。
律師點評:學員與駕校簽訂合同、交納學車費用后,就與駕校建立了培訓合同關系,駕校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安排學員學車、考試。如果駕校長期不安排學員參加學車并安排考試,或需要收取額外費用才肯安排學員學車、考試,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學員有權要求駕校繼續履行合同義務,或與之協商解除合同關系并要求返還學費。
3影樓:低價簽約高價賣底片
部分影樓在消費者預約時聲稱“所有費用均已包含在套餐價格中”,但在拍攝完成后,其工作人員總會想方設法說服顧客進行“二次消費”,即高價購回相關底片,否則他們有自由使用未購買部分相片權,部分消費者為求心安或完美,無奈選擇高價購回。
律師點評:影樓在事先聲明所有費用均包含在套餐價格中的情況下,說服消費者高價購回底片,實際上是向消費者隱瞞了真相,存在欺詐的嫌疑。對于影樓拍攝的相片,消費者具有肖像權,因此,影樓所謂的“有自由使用未購買部分相片權”的說法是錯誤的,影樓雖然具有擁有相片的著作權,但不能隨便使用拍攝的相片,尤其不能隨便用于商業目的,否則,消費者可以以侵犯肖像權為由追究影樓的侵權責任。
4娛樂場所:收高價“開瓶費”
消費者如自帶酒水到酒店、餐廳、KTV等場所消費,部分經營者擅自向消費者收取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的所謂“開瓶服務費”;部分服務場所還收取較高的“茶位費”。
律師點評:餐飲娛樂服務行業自行設定的“開瓶費、“茶位費”條款未事先與消費者達成共同約定。因此,該條款屬于格式條款,應屬無效。
5銀行:貸款需開網銀辦信用卡
普通消費者進行購房、購車等大宗消費時,想要從銀行貸款,被要求辦理其他銀行業務,如開通銀行的短信通,開通網銀或是辦理信用卡業務等。
律師點評:在法律上,上述行為可以明確定性為強行搭售。如果銀行以消費者不辦理上述義務為由拒絕向消費者提供貸款,消費者可以向消委會投訴銀行的行為,請消費者委員會出面與銀行交涉、協商。消費者還可以向銀行監管部門反映上述情況,要求銀行監管部門依法糾正銀行的上述違法違規行為。
6蘋果:運輸損壞不免費維修
根據蘋果公司公布的產品相關維修規定,“維修可用翻新件,舊件歸自己”、“修壞產品僅賠維修款”、“運輸損壞不能免費維修”、“逾期未取機視為消費者放棄產品”等多項內容,存在不公平格式合同條款,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專家點評:蘋果公司在維修合同中單方面設定的上述格式條款,除了違反《移動電話機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也違反了《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屬于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7網站:團購過期不消費不退款
通過網上團購方式進行消費,消費者固然可享受較高折扣優惠及較為便捷的網上預訂服務,但同時如果因個人原因逾期不消費,消費者可能要面臨部分團購網站不予退款的煩惱。
律師點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8商家:預付卡不退款
美容美發卡、電影卡、健身卡等商家提供的消費預付卡,余額不能退,想要用完余額只能再按規定數額充值;消費預付卡超過有效期的,需充入一定金額才能重新激活,經營者變相“捆綁”消費者。
律師點評:這種消費預付卡的消費模式目前較為普遍,經營者對余額不退和過期后重新付費才能激活的方式,是一種強迫消費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有權要求退還余額。
9奢侈品:售后收費高
在廣東,部分國外知名奢侈品牌(如高檔進口汽車)沒有設立相應的售后維修中心,經銷商只能進行簡單的保養或維修,遇到較大的質量問題,只能返回原產國維修或由原產國寄回原裝零配件,除了支付高昂的費用之外,消費者還需至少等候數月甚至半年時間;如消費者要求退換貨,必須要面對苛刻的退換規定,花錢容易維權難。
律師點評:任何在中國從事經營行為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奢侈品經營者也不例外。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
10網店:買好評刪差評
網店的信譽等級和消費評價,是網購消費者較為關注的重要指標,但部分網店的所謂“鉆石級”、“皇冠級”信譽,可能是刷出來的;部分網店還通過各種手段刪除買家“差評”,誤導消費者。
律師點評:一些網店為利用人為控制網店信用記錄的方式,欺騙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網絡商品經營者和網絡服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信息應當真實準確,不得作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