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部宣布,將于明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以下簡稱《通則》)。其中要求速凍食品、餅干、醬油等預包裝食品均需強制使用營養標簽,標明四大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雖然部分餅干、速凍食品、醬油等廠商已提前在產品包裝上標注了食品營養標簽,但是消費者普遍反映看不懂。
背景:
明年起速凍食品、餅干、醬油要貼營養標簽
衛生部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通則》將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將全面推行食品營養標簽管理制度。《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應當在標簽上強制標示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1”是指能量。
在對預包裝食品是否標注營養成分的分類上,《通則》將預包裝食品分成了強制標注與可以豁免兩大類。具體而言,餅干、醬油、肉醬、腐乳等過去很少標注營養成分的產品,以及過去有標注的速凍食品、奶制品等,均在強制性標注之列。豁免可以不標營養成分的產品主要有,現制現售食品、生鮮食品;包裝較小的產品;食用量小的產品。這些產品包括生鮮蔬菜、水果、生魚、木耳、蘑菇等。此外,因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酒類產品不能提供營養素,也被豁免可以不標。
為做好《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實施前的準備工作,標準設立了過渡期限。即自標準公布日期到2013年1月1日前,允許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執行該標準。2013年1月1日后生產的食品,應當嚴格按照標準規定執行。2013年1月1日前生產的食品,可在食品保質期內繼續銷售。
調查:部分食品營養標簽已提前上崗
隨后,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部分餅干、速凍食品和醬油等生產廠商已提前在產品包裝上標注了食品營養標簽,在標簽中也清晰地標明了四種營養成分和能量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而在隨手拿起的一瓶生抽上,記者便沒有任何關于營養成分的信息。在一些軟面包、餅干等產品,無論是大包裝還是小包裝上均難找到相關營養成分信息。不過,在速凍食品區,大部分品牌速凍食品均標有營養成分表。
如果按照國家現行的標示規范,不論是否標注營養成分,均沒有違反我國的相關規定。不過,明年1月1日后,這些食品則需要標注營養標簽了。據《通則》規定,除生鮮、乙醇含量不小于0.5%的飲料酒類、現做現賣食品等部分得到豁免的食品外,其他直接供應給消費者的預包裝食品,都需強制使用營養標簽,注明能量和主要營養素的含量,否則不得出售。比如,袋裝休閑零食、餅干、沖調飲品等;速凍餃子、包子、湯圓、蝦丸食品等速凍米面食品和冷凍調理品;單項營養素含量較高、對營養素日攝入量影響較大的腐乳、醬油、醬類、復合調味料等,都要標明營養。
反映:消費者稱“看不懂”
“以前選擇食品,主要看牌子、價格和口味,沒有看過營養成分。這次特意留意了一下,但發現看不看都一樣,因為根本看不懂。比如‘熱量’這一項,有的產品計量單位是千焦,而有的卻是千卡,根本搞不清楚。”省會李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在一款重量為720g的速凍水餃包裝后面,記者找到了營養成分表,其中每100g包含能量866千焦、蛋白質5.7克、脂肪7.6克、碳水化合物21.5克、鈉440毫克等成分。“這些營養成分對身體有什么好處,每人每天需要攝入多少,我都不清楚,所以,看了也沒用,根本看不懂。”記者隨機采訪了6位正在購物的市民,他們表示不知道營養標簽里的營養成分具體是什么。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既然要注明成分,就應該更通俗易懂,讓大多數老百姓都能看懂,或者在含量旁邊標示人體一天應該吸收的標準值,進行對照。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營養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大家對營養標簽的認知度,然后對照自身的健康狀況,合理選擇食品種類。
一位營養學專家表示,只需在網上搜索“中國居民營養素膳食攝入量”,便可查看到不同年齡、性別的人,每天需要的各類營養成分是多少。如果消費者都能知道每天應攝入多少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家在選擇產品時,自然會留心去查看營養成分的標示。
相關鏈接
國外食品營養標簽標示
美國:營養標簽采用的“食品單位”都是最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量度單位,如一杯、一勺等。該單位后面也標注了精確的公制單位,如“克”,目的就是為了直觀,也方便人們與類似產品進行比較。FDA還準備了大量的營養標簽印刷品、音像帶材料免費提供給消費者及進行教育的工作者,以保證信息的廣泛傳播。
英國:為了讓消費者更能看懂營養標簽,英國推廣了“交通燈標簽”,即在食物包裝的正面以紅、黃、綠三色標志來顯示食物中含有的特定營養素的含量的高、中或低等級。
澳洲和部分歐洲國家:推行了“營養素度量法”,即由專業第三方機構根據不同人群的營養需要先制定出營養成分組合模式,比如健康食品、低脂食品、低鈉食品等,只有當食物符合這一模式,才可做出相應的營養標簽,方便消費者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