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機和機頂盒,一段商業廣告率先沖入眼簾,市民張阿姨不斷摁著手中遙控器上的快進鍵,徒勞地發現廣告既無法跳過又無法關閉,只能看著廣告播完。針對目前數字電視“開機必先看廣告”的現象,北京市消協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屬于公共服務企業利用自身市場獨占地位對消費者強制性消費,涉嫌違法。
“我是付費用戶,憑什么強迫我看廣告?”
不少市民發現,家里的有線電視機頂盒換成高清以后,每次打開機頂盒看電視,都會先看到運營商插入的各種廣告,而且不看都不行。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開機時的強制商業廣告,如果選擇“回看”或“點播”,也必須要過“廣告”這一關。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選擇回看界面,廣告的時長大約在40秒鐘左右,期間無法快進跳過。從開機到真正收看到電視節目,大約要兩分多鐘,而在這等待期間就有近1分鐘的時間被廣告占領。
家住豐臺區的陳先生說:“既然交了有線電視收看費,消費者就有選擇收看的權利,商家加進那么多廣告,還采取技術手段令廣告無法關閉和跳過,這明顯是在強制消費者觀看。”
“我是付費用戶,憑什么強迫我看廣告?”東城區市民李女士說,運營商一邊收消費者的錢,一邊又收廣告主的錢,還真是生財有道。
“開機即現,強制觀看!覆蓋全城,一招制勝”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機頂盒廣告”,發現有不少各地機頂盒廣告的招商、代理訊息。有的說“高清晰畫面,一轉臺就出現”,有的說“廣告直接入戶,讓您的廣告一夜之間送達千家萬戶!”一家有線電視公司的招商廣告甚至“強悍”聲稱:“開機即現,強制觀看!覆蓋全城,一招制勝,絕對能讓你的廣告家喻戶曉。”
記者在一家數字電視廣告招商頁面上看到,招商廣告分為開機廣告、菜單主頁廣告、換臺導航條廣告、節目列表廣告、音量條廣告、回看及點播貼片廣告,幾乎囊括了除了電視節目之外所能利用的所有頁面。其中,回看貼片廣告片頭、片尾每周各50萬元,片頭15秒、片尾5秒;開機廣告按時段每月217萬元,廣告時長5秒。目前廣告投放客戶約有40家,該公司的廣告收入可見一斑。
據此前有關方面調查,相關單位每天僅機頂盒廣告費用收入就高達幾十萬元。
北京市消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協會將消費者的質疑反饋給數字電視運營商,但對方以技術條件所限為由進行回避,表示“不能克服”。不過,記者在一個家電數碼專業網站上看到,一家公司推出“具有自動跳過廣告功能的機頂盒”,消費者可以在觀看節目時啟動這個功能,自動跳過廣告。不過,雖然該項目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卻被一些傳媒公司所抵制,認為對其廣告收入構成根本性威脅。
“這是利用市場獨占地位,進行強制性消費”
對于電視運營商在播放電視節目時強制插入廣告,各方人士都認為欠妥當,消費者有權提出異議。
“這是公共服務企業利用自身市場獨占地位謀取利益、對消費者進行強制性消費的行為”,北京市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線電視公司利用獨家經營和信號控制的優勢,讓用戶在每次開機時被迫觀看廣告,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一種帶有壟斷性質的行為。如果真是技術上難以克服,那么就應降低服務費用,或者將廣告所獲收益歸收看的消費者共有。
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電視臺也播放廣告,但消費者可以換臺,選擇不看,而數字電視運營商插入的廣告消費者卻無法避開,只能收看,這是強迫消費者收看,無論從《消法》還是《廣告法》看,都是錯誤的。
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也指出,消費者每月交了電視收看費,就有權享受優質的服務。電視運營商在沒有提前協商、告知的情況下強迫消費者收看廣告,不合理占用消費者的時間,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對此,消費者有權讓運營商去除廣告。政府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并責令其限期糾正。
另據記者了解,此前影院播放廣告就曾被消費者告上法庭,原因就是消費者花錢買了票,就不能隨意加播廣告。2009年,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通知,明確規定,貼片廣告、映前廣告一律加在《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前,并在電影票面上標注放映時間前放映。因此消費者呼吁,有線電視業也應該有個規定,限制運營商隨意插入廣告。本報記者 楊濱 D044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