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銷售沖刺階段,一周內已經接連發生兩起被業內高度關注的月餅商標大戰。近日,穗港兩地企業爭奪“蓮香樓月餅”商標的官司在中國香港高院打得如火如荼,昨日最后一名證人才作供完畢。而粵港“榮華”也“大戰”正酣。有當事人指出,其發展靠的就是商標意識;而專家則認為,知識產權沖突的解決底線是維護誠實信用、公平正義。
順德榮華負責人蘇國榮說:“我對企業的商標戰略從來沒有動搖過。現在我對中小企業的商標戰略認識更加堅定。”
榮華餅家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劉培齡早前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早期沒有了解到內地對商標、知識產權方面的規定,今后將會加強對該領域的了解。
專家:
權利必須依法主張
“無論是流通還是生產企業,都應該有自己的商標意識。”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代表鄒小平對記者說,今年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將突破9萬億元,增速較快。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企業自身的商標意識和維權意識緊密相連。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楊葉璇說,商標也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知識產權法沿用“使用在先”原則,而內地則是“申請在先”原則。權利必須依法主張,如果當初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再高明的法律人士也無法扭轉。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李順德介紹,在我國,商標往往從狹義角度來理解,不將商品名稱、商號等視為商標。
對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和“注冊商標”,李順德指出,在相當多的國家,商標實際上就是商業標識、商品商標、服務商標、知名商品特有名稱、特有裝潢、地理標志等的統稱。當發生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沖突,甚至有可能產生混淆的情況下,有一個最基本的底線,就是要維護誠實信用、公平正義。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楚則認為,要保護商標權人的合法利益,關鍵還是在于規范使用,以避免類似矛盾的產生。 (記者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