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記者 李星慧
“粵北行”涼茶陷“添加門”
飲品中非法添加中藥材,往往會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日,“粵北行”也遭遇了與幾年前的王老吉一樣類似的添加門事件,再一次將“廣東涼茶”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該公司9月21日發布聲明,宣布立即召回相關產品并進行銷毀,并按照主管部門的意見進行整改。
飲料或食品添加藥材是受到嚴格監管的,王老吉“添加門”最終以國家衛生部將夏枯草、布渣葉、雞蛋花三種涼茶原料納入第三批新資源食品目錄畫上圓滿句號,而曾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廣東省著名商標頭銜的“粵北行”,緣何不顧王老吉添加門的前車之鑒明知故犯?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了解。
事件
粵北行被曝非法添加藥材
日前,有市民舉報,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省著名商標的粵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普通代用茶產品時,非法添加人參、靈芝、牛蒡、羅布麻、溪黃草等多種藥材,涉及產品多達十大類數十種規格,銷售范圍覆蓋全省。清遠市陽山縣質監部門已對此立案調查。
據了解,粵北行公司的涼茶配方曾經和其它公司的涼茶配方一起打包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批,產品主要在廣東省內銷售,東莞、清遠、珠海等地設有直營專賣店。
回應
粵北行或遭遇職業打假
粵北行、涼茶秘方傳承人蔡能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事件發生后其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企業遭到當地質監部門查封,同時忙于安排產品的回收,向銷售渠道商、消費者解釋原因。
據其透露,事情起源并非來自消費者的投訴,而是粵北行近年來遭遇的職業打假。這些人具有很強的法律意識,主要通過函件索賠,將購買產品的發票復印件、索賠信、私人賬號等資料寄到企業,資料如出一轍,沒有一個愿意到企業來談!澳悴毁r,他就到當地各個部門去投訴,包括質監、工商、消委會、甚至是稅務、政府!辈棠軓姺Q,粵北行為此已經賠了幾十萬元,還有好幾單沒處理。
據悉,粵北行去年已開始將唇形科的纖花香茶菜“溪黃草”系列產品向國家衛生部申請為新資源食品衛生許可,已進行過毒理化驗和測試,也通過了專家組討論,有望在今年十二月份申辦成功。
專家觀點
藥食同源目錄有待完善
對于添加門事件,中華養生研究院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養生研究所所長劉煥蘭教授指出,《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條中提到“生產經營的食品中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規定,“盡管國家衛生部已經出臺了相關目錄,但傳統的藥食同源的物質是否都已經收錄值得商榷。”他認為,全國各地有很多被廣泛應用的藥食同源物質都沒能列入目錄,其中就包括溪黃草和廣東知名的五指毛桃等,而靈芝在廣東歷來就被人們理解為藥食同源、藥膳同功物質而廣泛應用!
“當然,質監部門目前只能按照衛生部公布的目錄作為衡量企業是否違規違法添加的執法依據,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廣東涼茶的非法添加應當屬于普遍現象!眲ㄌm稱。
廣東省食品協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辣椒也被列入藥典里,那是不是老百姓都不能吃了?他認為,牛蒡、溪黃草都是廣東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食品,還有人用靈芝來煲湯;而人參在東北等地亦被視作食品,韓國有一道名菜就是人參雞湯。
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內光是溪黃草涼茶生產企業有好幾百家,已經成功申報國家非遺的有21家企業擁有的36個品牌,132個秘方及專用術語。劉煥蘭認為,歷史悠久的廣東涼茶如何傳承發展已經處于十字路口,早該做好行業規劃與規范。
實際上,廣東涼茶產業何去何從早已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焦點,業界已經呼吁好幾年的行業標準也一直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前幾天省衛生廳才公布涼茶標準并征求各界人士和企業的意見。
已有275條與粵北行相關的微博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