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把人捧上天,售后卻“翻臉”。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不少大品牌光注重銷售網點的光鮮華麗,售后服務環節卻不到位。
“花了兩三千元的旅行箱,可跑遍上海灘才一個維修點!”10月旅游旺季一過,不少消費者便望著被折騰壞的“新秀麗”箱包發愁。記者登錄新秀麗(Samsonite)中國官網發現,該品牌在上海有多達63個銷售網點,相比之下,“全球售后服務”一欄卻是空白,隨即撥打該品牌客戶服務電話,才被告知上海僅在淮海中路上有一個唯一的售后服務點。
記者在該服務點看到,不大的空間內堆滿了各種待修的品牌箱包。維修人員表示,由于業務繁忙,很難保證在短時間內修復,如果送來的箱包型號已經停產或暫時沒有零部件,還要送回寧波總部修理。一些較難配的拉鏈、轉輪、鎖等易損耗配件可能要兩周到兩個月才能取回。上門取回拉桿箱的郭小姐表示,盡管維修人員的技術和服務態度都很好,但她的箱子只是壞了兩個輪子,卻等了兩個禮拜才修好,“等得讓人心煩”。
盡管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商家有設置多少個售后服務點的義務,但本著公平交易的原則,商家應當按照銷售規模去合理配置售后服務點。市消保委法研部主任唐健盛指出,售后服務點的稀少客觀上增加了消費者的維修成本,如不積極改進,品牌再大,整體的市場形象還是會減分。
除了讓人久等,品牌售后服務的高價零部件替換也為消費者詬病。記者隨消費者羅先生前往番禺路上的三星維修服務中心送修數碼相機,拿號排了半個小時隊,工程師檢測后判定相機鏡頭的內部零件碎裂,已經無法修復,由于相機質保期已過,必須付380元重新更換一個。羅先生沒有急著付錢,另外咨詢了一家非三星品牌的維修公司,對方維修人員判定無需更新零件,只花了10分鐘就修好了鏡頭,收了100元。前后一比較,正牌維修點的價格是“野店”的兩倍多。“貴點可以理解,但貴得太多了。”這讓羅先生難以理解。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售后服務點,針對一件產品的維修方案也會不同。市民楊女士向記者反映,自己先后前往佳能在金陵東路和虹橋路上的特約認定快修中心送修相機,金陵東路店的維修人員檢測完說要換鏡頭,而虹橋路店的維修人員只提出更換部分零件,加上維修費比前者便宜了500多元。楊女士表示,盡管佳能兩個特約維修店的服務態度都很好,對維修價格進行了公示,等待檢測的過程中還可上網或參加攝影講座,但明明可以修復的零件卻提出整體更換,說輕了是不作為,說重了就是故意侵害消費者權益。
記者獲悉,羅先生和楊女士送修的產品都已過了保質期,因此商家酌情收取零部件更換費用和維修費用無可厚非。對于以換代修的問題,業內人士表示無奈,指出這已是行業的普遍現象,一些大品牌售后服務點出于成本考慮,更愿意靠更換零件來賺取高于維修獲得的利潤,與此同時,保證替換的零部件的品牌和質量。業內人士建議,由于電器產品的維修市場處于充分競爭狀態,消費者也可以選擇價格較低的其他維修公司,但替換的零部件質量就不能得到保障。 (記者 陳璽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