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曝光洽洽瓜子生產過程衛生狀況堪憂,洽洽食品昨日股價大跌
從11月30日到12月15日,記者以一名打工者的身份應聘進入安徽省合肥市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整個生產工序的嚴謹性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記者發現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不少員工赤手挑揀瓜子,而且不戴口罩……
昨日,洽洽食品尾盤一小時放量大跌,報收于16.78元,跌3.12%,成交量是近期成交量的3倍左右。
不辦健康證
挑揀瓜子不戴手套
11月30日,記者應聘成功后,該公司并沒有要求記者及其他員工辦理健康證,也沒有統一做體檢。記者隨后咨詢了人事部的工作人員,對方的答復是“公司會找機會為大家統一辦理,等通知就行!钡侨肼毷嗵,一直都沒有接到要求辦理健康證的通知。
記者所在的車間在一棟廠房的二樓,在該廠房的一樓是人工挑揀瓜子車間。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女員工沒有戴一次性手套,而是赤手在桌上將瓜子撥來撥去。有一位員工戴了手套,但手套有的地方已經發黑。
煮瓜子的水
不是一次性換掉
12月12日,記者來到香瓜子煮制區,看到工人往罐子裝瓜子,卻沒有看到工人換水。
一罐要煮近一噸的葵花子,煮過后不會影響水質嗎?記者詢問工人,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煮葵花籽的各種配料都在罐子內,煮一罐就倒一次水很浪費!肮拮永锩娑加泄艿,水在里面是流動的。煮完一次后會排出一部分水,然后放進一部分清水,這樣既能節約水,還能保證配料的濃度不會太低,等到濃度低到規定的標準時,再重新加料。”
瓜子噴香精
香精生產日期有貓膩
12月13日,記者申請調到生產車間,負責將生產出來的香瓜子用尼龍袋裝好。給瓜子裝袋前,記者聞到了一股特別的味道,香得有些嗆人。記者看到有個小型噴槍不斷噴出來白色的霧。同組的同事叮囑記者,這是香精。
記者看到香精桶上本來有標簽,現在上面又貼了一個白色的標簽,寫了名稱,生產批號,以及保質期等。記者將這張白色標簽撕了下來,看了原廠貼的標簽,是由上海一家香料公司生產的。讓記者奇怪的是,原廠貼的標簽上注明生產日期是2012年7月,但是新貼的標簽上卻注明2012年11月,相差了整整四個月。
赤手選堅果
多種產品疑似貼牌
幾天中,洽洽食品對車間衛生要求的嚴謹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記者同時也發現了洽洽在管理和生產方面的一些硬傷,比如在生產和包裝車間內的一線工人都沒有佩戴口罩,有些像瓜子、扁桃仁這樣直接食用的食品工人都是直接用手抓。
按照車間的規定,產品是不允許出現在地上的,但大多數情況下,員工都會撿起來,不經過任何處理就裝回罐子內。
而更讓記者覺得驚訝的是,洽洽公司高檔堅果禮盒中有不少都不是洽洽本廠生產,而是由杭州的一家食品公司供貨,疑似“貼牌”生產。
一到年底,每個家庭都要備下瓜子、花生、開心果等,洽洽瓜子是大家熟知的一個品牌,廠家在生產、包裝瓜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存在一些問題?
近日,記者臥底洽洽瓜子,發現瓜子的生產過程衛生狀況真的讓人擔心,除此之外,洽洽瓜子竟然還添加香精。
香精有貓膩
原廠貼的標簽上注明生產日期是 2012年7月,但是新貼的標簽上卻注明2012年11月,相差了整整四個月。
給瓜子噴香精
記者看到有個小型噴槍不斷噴出來白色的霧。同組的同事叮囑記者,這是香精。
不一次性換水
煮完一次后會排出一部分水,然后放進一部分清水,這樣既能節約水,還能保證配料的濃度不會太低。
不辦健康證
記者入職十多天,一直都沒有接到要求辦理健康證的通知。
不戴手套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女員工沒有戴一次性手套。
進展>
洽洽食品昨日回應
使用香精符合國標
昨晚,洽洽食品在公司的官方網站刊文上對媒體稱其在瓜子中噴灑香精等多個問題,作出回應。
在回應中,洽洽食品稱,公司產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國家標準GB2760的規定,也按照國家標準GB7718的規范進行了標識,供方是國內最優秀的食用香精供應商,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洽洽食品稱,洽洽香瓜子生產工藝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其中的煮制用湯料液不是只添加水進行煮制,在水中還添加了甘草、茴香等多種草本香料,有益人體健康。在煮制過程中,一鍋瓜子不能將湯料液中的中草藥成分完全吸收,根據企業工藝規范,湯料液可循環使用,在生產時會嚴格控制湯料液的質量指標如PH值、特性成分等,可以確保瓜子的品質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關于員工健康證問題,洽洽食品則表示,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5名員工健康證未按公司制度要求及時辦理的情況,對此,公司已于2012年12月17日完成健康證的補辦并對相關人員作出了嚴肅處理。
相關>
洽洽瓜子“陳年”往事
@Lucifer_Fight:喜歡零食的又悲劇了!
@陳-佳蕓:看樣子該親自種地了。
@Wyywx:去超市又少一購買種類,省下不少哦!
@晉商-之韻:還不如買治治瓜子呢,雖然山寨不太好吃,但果斷沒香精。
@牛欄山二號:談不上多黑,但也欺騙了公眾。
@代關城:嚴厲處罰1億人民幣!曝光企業黑幕!
本組文據《城市信報》
微言>
看樣子又得親自種地了……
國內最大的炒貨生產商洽洽食品是由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9日。
2012年5月,洽洽食品被曝原料采購把關不嚴,陳年葵花籽流入。業內人士稱,陳年瓜子流入炒貨行業的情況很普遍,曾有供應商稱,其公司每年給洽洽食品供貨500萬斤左右,不乏陳年葵花籽乃至劣質葵花籽。
據了解,一般當年出產的葵花籽價格在3元/斤以上,而陳年葵花籽價格最高2.8元/斤。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洋洋表示,不管洽洽收購的是陳年還是廉價低質原料,只要最后出產產品達到國家標準即可。
今年5月初,衛生部公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堅果炒貨食品》(征求意見稿),葵花籽原料第一次被列入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