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洽洽承認五名員工未辦理健康證,否認使用的食用香料有貓膩,強調循環使用煮制水符合工藝和安全規定。
在年底銷售旺季到來前,休閑食品洽洽被媒體質疑加工過程存在衛生問題。25日,洽洽做出解釋,承認確有五名員工曾未辦理健康證,但否認使用的食用香料有“貓膩”,強調循環使用煮制水符合工藝和安全規定。
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也發布聲明,稱香精香料在堅果與籽類食品中的應用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確有五員工未辦健康證 責任人已被處理
11月30日,有媒體記者以打工者身份進入安徽合肥的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多天工作中發現洽洽產品會噴香精、香精生產日期不一致、煮瓜子水不是一次性更換、部分員工無健康證等問題。25日,洽洽對以上問題逐一說明。
洽洽方面表示,經核實由于管理上的疏忽,5名員工健康證未及時辦理,公司人力資源總部已在月度檢查中發現此事,并于12月17日完成健康證的補辦,并對相關人員作出了處理。截止12月25日,洽洽已不存在生產車間員工未辦理健康證的情形,人力資源總部會定期對此進行檢查。
對于此前報道中工人赤手分揀堅果的指責,洽洽未多解釋,僅表示公司生產場所衛生控制是分級管理的,不同作業區域對是否戴手套、戴口罩的要求是不同的。
否認食用香料及煮制水有問題
對于噴香精的問題,洽洽稱產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國家標準GB2760規定,供貨方是優秀的食用香精供應商,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不過,供貨商名字未被透露。
至于食用香精有兩個生產日期問題,洽洽解釋稱是因供貨方提供的香精是高濃度的,需要進行稀釋處理,稀釋后的香精進行重新標注品名、配制日期,所以存在稀釋后的食用香精配制日期和供貨方的生產日期不一致情形,但香精被控制在保質期內。
關于瓜子生產過程中煮制用水循環使用情況,洽洽也做出說明,稱其改炒為煮的工藝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其中的煮制用湯料液不是只添加水進行煮制,還添加了甘草、茴香等多種草本香辛料。在煮制過程中,一鍋瓜子不能將湯料液中的中草藥成分完全吸收,根據企業工藝規范,湯料液可循環使用,但在生產時會控制湯料液的質量指標,如PH值、特性成分等,可以確保瓜子品質符合相關標準。
行業協會:常用香料數十種 可少量添加
25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堅果炒貨專業委員會特別就香精香料問題使用說明。該協會表示,
堅果與籽類食品是GB 2760中規定允許使用食用香精香料的食品之一,可按需添加適量使用的香精香料共有1853種(含天然的、合成的)。香精香料在堅果與籽類食品中的應用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協會強調,由于堅果與籽類食品本身的營養成分就很豐富,使用香料香精目的是提升風味。因此添加食用香精香料的量一般都很少,添加量約為0.05%-0.3%,常用的香精、香料也僅幾十種。香精香料本身具有濃郁的香味,添加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風味,消費者難以接受,故在食品中添加香精香料是很嚴謹的,特別是管理較為規范的行業龍頭企業,對采購來的香精香料,在使用前一般都會進行預處理,如進行稀釋、調配等。
協會的這一說法從側面印證了洽洽的說法。協會還表示,企業對經預處理后的香精香料,重新標注日期,以與未進行預處理的香精香料作為區別。超過保質期的香精香料風味會發生明顯變化。
洽洽前三季凈利潤增五成 向高利潤產品轉型
如果不是近期被曝出的衛生問題,洽洽應該剛經過了還算不錯的一年。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2012年預計堅果炒貨行業銷售收入為410億元,洽洽市場占有率在6%-7%左右,盡管不高但還是排行第一。成立11年來,洽洽因葵花籽產品被消費者熟知,它正在計劃向高價休閑食品邁進,包括核仁、開心果等,這些領域尚無全國性知名品牌。洽洽葵花籽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多年,但這一部分的增長空間已有限。
1-9月洽洽實現營業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2.03 億元,同比增長49%。凈利潤的增長主要源于毛利率提高。(文/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