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車錢每個月得花上小一萬元,把我們的生意都拖垮了。”昨天,車主李先生流著淚說。去年3月份,李先生和老鄉一起籌錢在龐大汽貿公司買了88輛重汽豪沃工程自卸車,誰曾想這些車總出現各種故障,不僅龐大的維修費難以負擔,最后連貸款也無法按時交付。李先生等人將車送到河北省產品質量鑒定中心做鑒定,結果表明汽車存在質量問題。無奈之下,近百名車主近日進京,希望經銷商能給個說法。
掙錢夢碎不敢回家
昨天下午4點多,從亦莊中冀斯巴魯大廈扔出了幾十條棉被,還有一些包袱,隨后走出來近百人,他們默默地在街上撿著自己的東西,然后不知所措地徘徊了一陣,離開了。他們是從各地來京,向汽車經銷商討說法的車主。
記者在旅館見到了車主代表李先生,“龐大汽貿總公司的辦公地點在斯巴魯大廈,我們前天就帶著被褥在大廈里等著負責人和我們談,但是他們一直推脫著。”車主李先生說,他們只能先到附近的旅館住下。屋子里其他疲憊的車主已經靠著椅子睡著了。“本來想叫上老家的兄弟們一起掙點錢,沒想到因為買車把大家都害苦了。”李先生說話時有些哽咽,他的家鄉在河南一個不算富裕的村子,“一輛車首付就是11萬元,我們是幾個人湊錢買一輛車,都是借的錢。”
李先生說車子總是壞,錢不僅沒有掙到,每個人還背上近40萬元債務。“我們不敢回家,害怕鄉親來追債,家里已經揭不開鍋了。”說完,李先生流下淚來。
半月跑活半月修車
“我們第一次去廠家提車的時候,剛剛開了9公里不到,就壞了9輛車,毛病還都不一樣,有漏油的,有漏水的,最嚴重的兩輛是發動機爆了,車子直接癱瘓。”李先生說第一次提了60輛車,就壞了幾輛,當時以為是自己倒霉。“誰知道,我們動工之后車子就沒好過,每天都要去修車,工地邊上的修車廠每天都有我們的車在修,平均每月要花上小一萬元。”
“本來我們應該是能賺錢的,就是因為車子總是不能按時工作耽誤了進程,再加上修車的錢更是雪上加霜。”李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車況正常,7天就能掙出每月按揭的錢,但是車子故障和昂貴的維修費使得拉貨進度受到影響,沒有收益還賠了很多錢,因為無法按時還款,車子也被銀行強制收走。“一個月內有半個月時間都用來修車了,根本沒有幾天是在拉貨。”
權威鑒定不被認可
“修理廠的一名員工提醒我們,可能是買了假車,我們這才意識到可能有問題。”李先生說他們找到了錫林浩特的經銷商,得到的答復是車子沒有問題。
無奈之下,車主們只能再度籌錢,花了2萬元把車子送到了河北省產品質量鑒定中心。“結果出來之后我們一看,果然是車子自身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一輛車存在兩個整車識別代碼,“鑒定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一般翻新車才有這個情況。”
李先生拿到鑒定報告,通過當地消協轉至龐大汽貿,但結果卻令李先生等人很失望,“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這份鑒定報告并不準確,其中一部分是鑒定中心弄錯了,至于有兩個整車識別代碼,是車輛組裝廠出的問題,他們不負責。我們很不能理解,這么權威的機構他們怎么還不承認呢?”“我們現在只希望‘龐大’的負責人能誠懇地和我們談談,合理地把問題處理了,讓我們能安心回家過個年。”
截至發稿時,記者試圖聯系龐大汽貿公司相關負責人,但對方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線索:辰先生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