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媒體批評政府不作為。圖為施利本一處農場里的雞和雞蛋。
監管能力受質疑
德國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25日要求盡快查清案情,嚴肅查處相關養雞場,并指責州一級的質檢機構沒有依法嚴查質量。德國各界對食品安全情況和政府監管能力提出質疑。《明鏡》周刊說,這一事件再次表明政府監管機制失靈了。北德廣播電臺稱,對于消費者來說,哪些產品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似乎沒有可靠的標準了。《新奧斯納布呂克報》評論稱,在眾多丑聞之后,人們已經意識到,食品生產只是一個美好的表象。事實上,比起在牛肉里面摻馬肉,假冒的有機雞蛋讓人更難發現。購買有機食品的顧客都希望在食品生產方式上帶來積極影響。如果違反有機雞蛋生產標準是如此容易的事情,將讓人倍感無能為力。
伊拉斯謨·穆勒先生說,下薩克森州共有5600多家養雞場,其中150家農場涉嫌造假,從比例上說是少數。但這仍能說明造假問題相當嚴重,很大一部分農場主在用非法手段謀取利潤。食品行業在歐盟是筆大生意,就像所有的資本主義市場上,總會有不法分子罔顧法律法規。他強調,雞蛋造假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公眾需要對豬、牛、火雞等所有牲畜和家禽的養殖問題引起重視。
下薩克森州農民協會發言人稱對于事件的規模“感到驚訝”,但聲稱事件從反面證明行業監管是起作用的。事件不是食品丑聞,而是標簽欺詐,消費者仍可以放心食用這些雞蛋。
德國宋能倍律師事務所的樂思成博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給不符合標準的雞蛋貼上錯誤標簽違犯了多項法律規定,根據情節輕重將受到不同罰款,其責任人最高可判入獄一年。
2月25日,德國柏林一家超市內,顧客在選購雞蛋。記者管克江攝
政府信息不透明
更令人吃驚的是,盡管相關調查從2011年就已開始,但媒體和公眾一直知情甚少。直到下薩克森州政府改選后,《明鏡》周刊兩周前提出詢問,對方才做出回應。
伊拉斯謨·穆勒對本報記者說,歐洲、特別是德國的農業和食品行業游說勢力同政府關系密切,這也是畜牧和食品環節常常出問題的原因。盡管艾格納每次都宣稱有行動計劃來防止類似事件發生,政府內部并沒有足夠意愿來建立獨立的農場監管力量。
前食品、農業和消費者保護部部長,綠黨政治家雷娜特·屈納斯特承認,在農場監管方面聯邦和地方相關部門都沒有做到位,“我們必須找到有效的監管方式。”(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