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摻白糖 路邊“甜頭”不要撿
專家:低價蜂蜜多有假,建議到正規商場購買
2月26日,黃龍溪附近一蜂農向記者展示蜂箱內的蜜蜂。 董睿 攝
春暖花開,不少喜歡郊游的市民,都能在田間地頭看到蜂農支起帳篷,賣起“現采蜂蜜”。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現采蜂蜜不但看上去“新鮮”,價格竟遠低于市場采購價。對此,業內專家指出,路邊的低價蜂蜜多有假,由白糖熬成,市民購買需留心。
近日,不少讀者通過華西傳媒呼叫中心96111反映,踏青時他們從郊外蜂農處買來的現采蜂蜜,喝起來甜中帶苦味,覺得是假蜂蜜,而聯系檢驗機構又不接受送檢。市民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記者兩次深入蜂場進行了調查。
記者買蜜
“自釀”蜂蜜1斤僅8元
3月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按照市民黃女士的報料,來到她所反映的雙流黃龍溪景區附近進行調查。當天天氣不錯,馬路邊到處是金色的油菜花。不少路邊空地上排放著整齊的蜂箱,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飛在花田和蜂箱間。
在一處簡陋板房外,記者以買家身份撥打了門口小木板上留著的電話號碼。幾分鐘后,養蜂人從家里趕來,自稱姓李,當地人,常年養蜂。“每年油菜花開時,我都會在田里擺放蜂箱。沒有菜花時,則帶著蜜蜂到外地采蜜,并把蜂蜜帶回成都賣。”
記者隨即要求購買,但李先生說,油菜花剛開不久,蜂蜜不能現取,但可購買他從外地采回的桶裝洋槐花蜜,8元一斤。“現在假蜂蜜很多,但我常年在本地賣,肯定是貨真價實的。”他特意提醒記者,“那些蜂箱少的,多半是假的。”
蜂農揭秘
白砂糖兌水熬出“蜜”
隨后,記者在緊鄰黃龍溪的另一處油菜花地旁,又與兩名外省蜂農攀談起來,與李先生相比,這兩位的蜂箱少了很多,箱內也不見有蜜蜂飛出,而售價比李先生家的更便宜。
對這些“同行”,李先生評價,“他們的蜂箱多為擺樣子,沒固定攤位,賣的蜂蜜都是釀出來的。”
李先生說,蜂蜜造假很簡單:用電子秤和量筒確定糖、水比重,然后將糖、水倒進平口鍋里加熱。水溫升高,糖逐漸融化。加熱時,用小勺不斷攪拌糖水。3分鐘后,白糖開始變黃,向糖水中加入幾種造假原材料,快速攪拌。再過一會,看起來與蜂蜜顏色相似的糖水就出爐了。
商家透密
8元一斤不夠成本價
那么路邊七八元錢一斤的蜂蜜,是否又如蜂農所說都是純蜂蜜呢?
昨日(10日),成都某大型蜂蜜生產商負責人巨先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蜂企從養蜂戶處直接采購的洋槐花蜜,價格都在2萬元一噸左右(均價為10元每斤)。
而這還是前期簽訂合同、大量收購的價格。市民買到的低價蜂蜜,雖不能說全部造假,但少不了添有白糖等。巨先生說,目前蜂蜜造假現象較普遍,這對他們這種正規經營的蜂蜜廠家沖擊很大。
此外,極少散戶為了提高蜜蜂的存活率,還給生病的蜜蜂喂青霉素、四環素等。在巨先生看來,相比白糖造假,這已直接對人體產生了危害。
專家說謎
散賣蜂蜜至少四成加糖
接過記者此次購買的散裝蜂蜜,四川合泰農產品(食品)司法鑒定所主任林德明表示,這些蜂蜜是否勾兌還需鑒定。但初步來看,其中肯定摻了白糖。林德明說,他曾對這種路邊蜂蜜進行過鑒定,至少40%都摻了白糖。這類路邊散賣的蜂蜜,既缺檢驗,也缺監督,“建議最好到正規商場購買。”
省蜂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省是全國最大的養蜂省,僅去年就生產蜂蜜3.5萬噸、蜂王漿570噸和蜂花粉850噸,養蜂產值超過6億元。“但這幾年,由于打擊力度加大,制假蜂蜜比例較以前有所好轉。”小貼士
如何辨別假蜂蜜一望二聞三問價
一望,假蜂蜜用白糖熬成,看起來清澈透亮,而真蜂蜜中含有生物酶、礦物質、維生素和花粉等,相對渾濁。真蜂蜜晃動后,掛在瓶壁上的蜜液流動緩慢,而假蜂蜜表面易起膜,摻淀粉的蜜常有云霧狀團塊。
二聞,假蜂蜜聞起來感覺刺鼻或有水果糖味,真蜂蜜氣味濃郁,有淡淡的花香;對商店購買的蜂蜜,若產品配料表中寫蔗糖、白糖、果葡糖漿、高果糖漿等,就是“工業蜂蜜”。
另外,真蜂蜜一般價格較高,如果對方一味低價出售,很可能是假的。
記者手記
做食品,別以吃不壞為底線
“就是多加一點糖,對人的身體又沒害。”這是記者采訪時蜂農的答復。而之前,華西3·15關注“無鹽味精加鹽賣”系列報道時,商家也說過,鹽吃了對身體無害,加鹽賣沒關系。
做人為商皆應誠信為本,造假商應摸摸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都不按誠信辦事,那么今天你賣出了白糖蜜,明天可能也會吃到摻假的東西。(記者 曹一莎 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