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部分水產品價格如乘“過山車”,節后很快回復節前正常水平。節后,許多市民仍食用節日過多儲存的海產品,食監專家提醒,海產品存放時間過長易變質,食用會中毒,春季應慎食冷凍過久海產品。
春節已過,但滬上很多水產市場的交易還沒有完全恢復,許多水產攤位每天的銷量只有節前的三分之一。不過,水產價格回落很快,在春節期間售價曾高達46元/500克的滬郊基圍蝦目前價格是35元/500克左右,大鳊魚也從節前9元/500克回落到現在的7元/500克,鱖魚從節前的33元/500克回落到目前的26元/500克,一般規格的鳊魚、鯽魚的價格大都已回落到6.5元/500克左右。個別水產品種價格更是大起大落,如:東星斑節前躥高至680元/500克,現回落至380元/500克;墨魚、對蝦、膏蟹、扇貝、蛤蜊、花蟹這些在節日期間上漲30%—60%的品種,節后很快恢復節前水平。
節后,冰箱里還凍著的海產品要謹慎食用。食監專家分析,海產品存放時間過長,就容易腐敗變質,而變質后的海產品是不能食用的,此時海產品所含的蛋白質遭到分解,還會產生胺類、可溶性毒蛋白、吲哚、糞臭素等有毒有害物質。這些已經腐化的有毒有害物質,經加熱煮、熬并不能徹底破壞其毒害性,若人們食用后,毒性物經腸道進入血液,會危害健康。因此,春季人們應慎食冷凍海產品,尤其是存放時間過長、接近保質期邊緣的海產品。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