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一定得看清特價的真面目再下手。”市民黃女士深有感觸地提醒人們,超市購物時不要被商家喊出的超低價格沖昏頭腦,一定要做綜合分析比較。據黃女士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她到花園路一家超市購物時,看到某品牌橙汁正在搞特價——兩大瓶姊妹裝僅需12.5元,像這樣的大瓶裝以往一瓶就得7元,引來不少人搶購。考慮到小孫子喜歡喝橙汁,她一下子買了三組。當她回到家時,發現兒媳也買了幾瓶橙汁,不過是單瓶裝的,跟她買的看上去差不多,放到一起,才發現她買的橙汁比兒媳買的都“苗條”。細看兩者的標簽發現:兒媳買的是兩升裝,而她買的卻標著1.75升。她仔細一盤算,她購買的“特價橙汁”比兒媳買的平價橙汁還要貴;但廠商利用了人們對價格的敏感,悄悄瘦身給人以“降價”的錯覺,吸引不少人搶購……
黃女士說,這件事以后,她到超市購物時就多了個心眼,也由此發現不少類別的商品看似包裝大小差不多,但是容量卻有區別。
記者走訪部分超市發現,情況果然如黃女士所說。在嵩山路某大型超市,擺在貨架上的罐裝啤酒,看起來包裝都差不多,但仔細查看容量卻不盡相同,有的是330ml,有的是350ml。由于差別不大,在受訪的顧客中都沒有人發現,絕大多數人表示買回去就喝了,從來沒留意過容量。
除了啤酒以外,在容量上做“小動作”的,還有不少其他商品,如礦泉水、飲料、八寶粥等,就連讓人不太留意的香皂也經過了“瘦身”,這些品牌的價格都和以前差不多,并沒有因為“瘦身”了價格就降下來了。
認清“特價”的真面目,除了比質、比量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看保質期。據市民陶女士介紹,春節期間,隴海路一家大型超市某品牌牛奶搞促銷,原價32元一箱特價18元,引來不少人搶購,她也擠在人群中搶到了兩箱。然而,回到家里,眼尖的女兒一眼就發現該牛奶的保質期為一個月,差兩天就到期了。由于一家三口人根本無法在兩天內消費完兩箱牛奶,她要求超市退貨,超市卻以不是質量問題、退貨理由不符合退換貨的規定而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