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4月1日訊 昨日,家住龍口北馬鎮午塔后小陳家村的果農王德受,在鄉鄰趙長成的陪同下找到了記者。提起自己因為購買了劣質化肥而受損的12.5畝無籽葡萄,老王的情緒有些激動。他告訴記者,為了討說法,在5個月的時間里,他奔波于龍口、濟南、北京、山西四地,然而至今他損失的近10萬元,仍然沒有人來承擔賠償。
遭變故 12畝葡萄全裂口
王德受介紹,去年5月和8月,他兩次從龍港街道化肥經銷戶王某手中進了25袋硝酸鈣,化肥袋上標注“山西磊鑫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因為這家經銷戶他曾多次光顧,當時也就沒有認真核查廠家就拉回了家,在葡萄上色期到來時,他未經試用就施上了肥。
2009年9月20日,王德受發現套袋葡萄果大量出現裂口現象,這讓他心痛不已。隨即王德受便開始尋找原因,找來找去發現最有可能是化肥出現了問題。
為維權 5個月往返4地
王德受告訴記者,自己進的這批硝酸鈣化肥本來是為了防止葡萄裂口,提高儲存效能的。誰知道用后,好端端的葡萄果裂口腐爛,別人的葡萄去年一斤能賣4塊多錢,而自己的只能當劣質品出售,直接經濟損失達七八萬元。王德受覺得窩囊,便按照化肥袋上的廠家電話打了過去,想問問原因,可電話提示音告訴他,這是個空號。
為了求證化肥合格與否,王德受想到家中還余下兩袋硝酸鈣化肥,便馬上帶著樣品,動身去山東省監督檢驗研究院進行檢測。經相關技術人員檢驗認定,該樣品中其硝酸鈣含量為同等類別化肥的四分之一,屬不合格產品。
王德受得到鑒定結果后,將其檢驗證明于2009年11月向龍口工商部門進行了,在工商部門的幫助下,經銷商王某提供了化肥生產廠家肥料正式登記證批號。隨后他又趕赴北京,尋求工商總局的幫助,在得到協查文件后,他來到濟南尋求省農業研究所的專家幫忙。緊接著,執著的老王又于今年2月21日親赴山西進行調查取證。在山西省農業部門的協助下,證實自己所購的硝酸鈣登記號(晉農肥(2003)準字185號)與生產廠家名稱不符,真實批號企業名稱為:太原市益佰豐肥業有限公司,至此他才弄清原來自己花錢購買的肥料是“傍名牌”產品。
路漫漫 為討說法堅持到底
經過一番調查取得證據后,老王便找化肥經銷商理論,然而經銷商王某卻不肯認賬。王德受找到龍口工商部門,要求對經銷商給予查處。然而,化肥經銷戶王某卻以王德受拖欠其化肥款為由將其告到法庭。
昨日下午,記者與經銷戶王某取得聯系。王某稱,自己經銷點的該品牌化肥,產品不存在問題,如果化肥真的存在不合格的問題,他愿意賠償果農相應損失。
記者又聯系了龍口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工作人員介紹,老王的問題他們正在調查取證,王德受提供的省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報告,不能作為最終檢測依據。近日公平交易局委托省質監部門對化肥樣品做重新檢測,而化肥生產商的肥料登記號真偽正在進一步核實。
隨后,記者通過電話聯系上山西省土肥站,肥料科幫助記者查詢了問題化肥的登記號,確實不是山西磊鑫化工有限公司登記號,并且工作人員表示,山西省肥料正式登記證由他們站統一審核批發,登記審批未聽過磊鑫化工公司的名稱。
老王告訴記者,自己能不能維權成功,他也沒底,但為了爭口氣,他也得把這條路走下去。
目前,王德受已拿著龍口工商部門提供省質監部門檢驗報告,到指定的權威檢測部門進行鑒定。化肥是否合格?經銷商是不是能承擔賠償?王德受怎樣維權?水母網將繼續關注。(YMG記者李鑫攝影報道)